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泉阁
作者:陈鸿
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
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
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
中宵满栏月,都作玉琴鸣。
白话文翻译
在空灵的阁楼上,风露轻轻地洒落,应该是蕴含着秋天的清新气息。
一座山峰坐落在水边,整天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
僧人的钟声在水面上回荡,寒气也使得客人感到一丝清凉。
在半夜时分,栏杆上满是明月,仿佛都成了美妙的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虚阁:指的是空旷的阁楼,临近风露。
- 涵:包容、蕴含。
- 秋气清:秋天的气息清新。
- 一山在水次:一座山靠近水边。
- 终日:整天。
- 响迸:声音清脆地迸发出来。
- 僧钟:寺庙中的钟,通常用于报时或召唤信徒。
- 寒兼客枕生:寒气使得客人枕头上生出寒意。
- 满栏月:栏杆上都洒满了月光。
- 玉琴鸣:像玉制的琴一样发出悦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泉声:在古代诗词中,泉水常常象征着清雅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僧钟:寺庙的钟声常常与静谧和深邃的哲理相结合,象征着内心的安宁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鸿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常融入山水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陈鸿的作品通常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士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听泉阁》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身处于静谧的环境中,耳边传来泉水的声音,心中生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禅意的领悟。
诗歌鉴赏
《听泉阁》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融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开篇以“风露临虚阁”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凉爽的秋意。接着“终日有泉声”用泉水的声响作为背景,传递出一种持续的安静与和谐。
第三句“响迸僧钟落”则增添了几分禅意,僧钟的声音回荡在山水间,仿佛提醒人们要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寒兼客枕生”则引申出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夜晚的寒意使得人心生感慨,体现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最后两句通过“满栏月”和“玉琴鸣”构建出一个梦幻的意境,明亮的月光洒在栏杆上,发出如琴声般的悦耳音律,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为人们演奏一曲动听的乐章。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暗示了人心与自然相通的哲理,使整首诗充满禅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露临虚阁:描绘清晨时分,风和露水洒落在阁楼上。
- 应涵秋气清:暗示这种自然现象蕴含着秋天的清新气息。
- 一山在水次:描述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
- 终日有泉声:泉水的声音整天回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响迸僧钟落:僧人的钟声在此时此地回荡,增添了空间的灵动感。
- 寒兼客枕生:夜晚的寒气让客人感到一丝凉意。
- 中宵满栏月:夜深时分,栏杆上洒满了月光。
- 都作玉琴鸣:月光的映照下,仿佛琴声悠扬,令人心醉。
修辞手法
- 比喻:“都作玉琴鸣”将月光比喻成琴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风露”、“泉声”、“僧钟”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安宁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秋天的感怀,又有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禅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露:象征清新与自然的气息。
- 山水: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
- 泉声: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僧钟:与禅意相呼应,强调内心的安宁。
- 明月:象征着高洁与明朗,带有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虚阁”指的是什么?
- A. 空灵的阁楼
- B. 一座寺庙
- C. 山顶的小屋
-
诗中“寒兼客枕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的感觉
- B. 寒冷的体感
- C. 激动的情感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明月的声音?
- A. 琴声
- B. 鸣声
- C. 风声
答案
- A. 空灵的阁楼
- B. 寒冷的体感
- A. 琴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听泉阁》与《静夜思》:
- 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听泉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静夜思》则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