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3:3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汩汩河流水,行行万馀里。
万里随所之,从军还何时。
生还不足顾,誓死从军路。
旗麾壮士勇,鼓重将军怒。
饮马不解鞍,嚼雪不知寒。
阵前杀气热,战后星芒阑。
前驱若飞鸟,兵行多号少。
一战尘头散,再战军声小。
败走与夜亡,行伍各冲当。
转斗不容已,踏烂左贤王。
白话文翻译:
河水汩汩流淌,行军的路途已过万里。
万里行程随心所欲,但从军何时才得归来?
生还已经不再顾虑,誓言在军路上死去。
旌旗招展,壮士们勇敢无畏,鼓声震天,怒吼的将军。
饮马时不解鞍,嚼雪时无惧寒冷。
阵前杀气腾腾,战后星光暗淡。
先锋如飞鸟一般迅疾,行军的人多号角却少。
第一次战斗尘土飞扬,第二次战斗军声渐小。
败退与夜晚一同消亡,军队各自冲锋。
斗争不容停息,踏烂了左贤王的疆土。
注释:
- 汩汩:形容水流声,形容河水流动的状态。
- 随所之:随心所欲、随意而行。
- 生还:活着回归。
- 誓死:发誓要在战斗中死去。
- 旗麾:指将军的旗帜,象征领导和号召。
- 鼓重:鼓声洪亮,形容士气高昂。
- 饮马:给马饮水,战场上常见的情景。
- 嚼雪:表示在寒冷中生存的艰辛。
- 阵前杀气:战斗的紧张氛围。
- 星芒阑:形容战后夜幕降临,星光暗淡,象征战斗结束后的凄凉。
- 前驱:先锋部队,先行的士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遂球,明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其作品多反映战争与士兵的生活,兼具豪情与悲壮。
创作背景:
《从军行二首 其一》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从军的艰辛与壮烈,表现了士兵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诗歌鉴赏:
《从军行二首 其一》是一首深刻描绘士兵从军经历的诗歌,展现了战场的壮丽与残酷。开篇以“汩汩河流水”引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的行军场景,暗示着士兵们在漫长旅程中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以“生还不足顾,誓死从军路”表达了士兵对生命的漠视和对军旅生涯的无畏,生动地反映出战争对人的影响。
在描绘战斗场景时,“阵前杀气热,战后星芒阑”二句,展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战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诗中通过“饮马不解鞍,嚼雪不知寒”传达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存的意志,表现了战士们的忠诚与毅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对战争的赞美,又有对生命的思考,沉重而又充满力量,使其成为明代军事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汩汩河流水,行行万馀里。
- 描述河水的流淌声,象征着行军的漫长与艰辛。
- 万里随所之,从军还何时。
- 表达士兵们行军的心情与对归家的渴望。
- 生还不足顾,誓死从军路。
- 士兵们已不再顾惜生死,表明他们对战斗的决心。
- 旗麾壮士勇,鼓重将军怒。
- 描绘勇猛的士兵与震天的鼓声,展现出战斗的气氛。
- 饮马不解鞍,嚼雪不知寒。
- 刻画士兵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存的情景。
- 阵前杀气热,战后星芒阑。
- 反映战斗的紧张与战后的凄凉对比。
- 前驱若飞鸟,兵行多号少。
- 描述先锋队的迅速与战斗中号角的稀少。
- 一战尘头散,再战军声小。
- 表现战斗后的疲惫与士气的下降。
- 败走与夜亡,行伍各冲当。
- 描绘士兵在失败后各自逃离的情景。
- 转斗不容已,踏烂左贤王。
- 传达斗争的激烈与不退缩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饮马不解鞍,嚼雪不知寒”。
- 比喻:用“前驱若飞鸟”形容部队的迅速。
- 夸张:如“阵前杀气热”,强调战斗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从军的艰辛与壮烈,表现了士兵们无畏的精神与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展现出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
- 士兵:代表忠诚与无畏的精神。
- 鼓声:象征战斗的号召与士气。
- 星光:象征战后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饮马不解鞍”意指什么?
- A. 饮水时不卸下马鞍
- B. 马在战斗中受伤
- C. 士兵对战斗的无奈
- D. 战斗结束时的情景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和平
- B. 描绘从军的艰辛与壮烈
- C. 反对战争
- D. 乡土情怀
-
诗中提到的“阵前杀气热”表现了什么?
- A. 战斗的冷静
- B. 战斗的激烈
- C. 战后的宁静
- D. 士兵的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从军行二首 其二》:同样以从军为主题,进一步探讨战争的残酷。
- 《夜泊牛渚怀古》:描绘战争与历史的反思。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同样表现了边塞的壮丽与士兵的豪情,具有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从军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