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十五日早离镇江
禅林闻有诸方胜,
吏事惭无半日闲。
京口五更鸡唱乱,
又冲残月过金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十月十五日早晨离开镇江时的感受。诗人听说禅林中有许多胜景,自己却因公务繁忙而感到惭愧,连半天的闲暇都没有。京口的清晨,五更时分,鸡鸣声四起,打破了清静的时光,残月也慢慢地从金山上升起。
注释:
- 禅林:指寺庙中的林木,多指佛教寺庙。
- 诸方胜:指各个地方的美好风景。
- 吏事:指官府的事务,诗人因公事繁忙而感到无暇游玩。
- 京口:指镇江的一个地名,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 五更:古时夜晚的一个时段,约在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
- 鸡唱乱:形容清晨鸡鸣声嘈杂,打破了宁静的环境。
- 残月:指清晨仍未消失的月亮。
典故解析:
- 金山:在镇江附近,有金山寺,古时以其风景名胜著称,常被文人歌颂。
- 五更:古代用来表示时辰的一个单位,通常与清晨和宁静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崧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琐事及内心的感悟,风格简练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镇江的早晨,表达了他因公务繁忙而无法享受游览美景的惆怅心情。此时正值秋天,诗人渴望在美好的自然中寻找宁静,却因“吏事”而感到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形式上看,采用了五言绝句,结构紧凑,诗句简练而意味深长。首句“禅林闻有诸方胜”,便引入了主题,诗人身在镇江,却因公事繁忙而无暇游览美丽的自然风光,这种心情在第二句“吏事惭无半日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对比之下,诗人对美景的向往和对自己忙碌生活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真挚而深刻。
“京口五更鸡唱乱”一句,描绘了清晨的场景,鸡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给人一种忙碌而不得安静的感觉,而“又冲残月过金山”则通过意象的转换,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渴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林闻有诸方胜:在禅林中听说有来自各地的美好景色。
- 吏事惭无半日闲:因公务繁忙而感到羞愧,连半天的闲暇都没有。
- 京口五更鸡唱乱:京口的清晨,五更时分,鸡鸣声响成一片。
- 又冲残月过金山:残月在清晨的光辉中,慢慢升起,映照着金山的轮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禅林闻有诸方胜”与“吏事惭无半日闲”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通过“鸡唱”“残月”“金山”等意象,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环境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繁忙生活的无奈,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禅林:象征了宁静与美好的自然环境。
- 鸡唱:代表了清晨的喧闹,提醒人们生活的忙碌。
- 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 金山: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淀,是诗人美好回忆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为什么感到惭愧?
A. 没有游览美景
B. 没有写好诗
C. 没有时间学习
D. 没有朋友陪伴 -
“京口五更鸡唱乱”中的“鸡唱”指的是什么?
A. 鸡在叫
B. 鸡在飞
C. 鸡在跳舞
D. 鸡在吃东西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B. 对人生的感悟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景,并融入诗人的情感。
- 李白《早发白帝城》:反映了离别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刘崧与王维的诗作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但刘崧更强调了个人的无奈和忙碌,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崧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