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赠画师》
时间: 2025-01-14 15:3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君家住白云深。
华发已骎骎。
芒鞋蹋破莓苔径,
何曾惮石磴崎嵚。
问酒每过村店,
访僧时叩禅林。
归来高卧北窗阴。
名利不关心。
半生清乐甘吾分,
箪瓢饮不慕腰金。
胸次包含丘壑,
笔端幻出云岑。
白话文翻译:
隐士居住在白云深处,
白发已悄然增多。
穿着草鞋走在被莓苔覆盖的小径上,
从未畏惧那崎岖的石阶。
每次路过村庄时总要问一问酒家,
有时也会去寺庙叩响禅林的大门。
归来后高卧在北窗的阴凉处,
对名利毫不在意。
半生的清闲乐趣正是我所追求,
用箪和瓢饮酒,不羡慕那些腰间金饰。
胸怀宽广如丘壑,
笔下所描绘的景象如云端的高峰。
注释:
- 隐君:隐士,指隐居的人。
- 骎骎:形容白发的增多。
- 芒鞋:草鞋,古人常穿的鞋子。
- 莓苔径:被莓苔覆盖的小路。
- 惮:畏惧,害怕。
- 石磴崎嵚:石阶陡峭而崎岖。
- 问酒:询问酒家。
- 箪瓢:古代的盛食物和饮水的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禧,元代诗人,生于江南,精于山水田园诗,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造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令人向往。
创作背景:
《风入松 赠画师》创作于沈禧隐居期间,诗人用此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恰逢元代社会动荡,士人的隐居情怀愈加强烈。
诗歌鉴赏:
这首《风入松 赠画师》是沈禧对隐士生活的深刻反思与赞美。全诗贯穿着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无所畏惧与对清闲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隐君家住白云深,华发已骎骎”,以简洁的语言点出隐士的居所与时间的流逝,引发读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接下来的“芒鞋蹋破莓苔径,何曾惮石磴崎嵚”,展现了隐士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诗人不仅享受自然之美,更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乐趣,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紧接着的“问酒每过村店,访僧时叩禅林”,则描绘了诗人与人交流的简单与恬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从容。
“归来高卧北窗阴,名利不关心”,诗人以自我的生活态度宣告:对名利的无关紧要,反而更享受自我内心的清净与无忧。最后几句“胸次包含丘壑,笔端幻出云岑”,则是对个人胸怀与艺术追求的总结,胸怀如丘壑广阔,笔下所描绘的景象也如云端般高远,展现了诗人追求艺术的理想与境界。
整首诗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以清新洒脱的笔调,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君家住白云深:隐者居住在深山云雾中,暗示隐逸生活的清幽。
- 华发已骎骎:白头增多,暗示岁月流逝。
- 芒鞋蹋破莓苔径:穿草鞋走在苔藓小径,体现对自然的亲近。
- 何曾惮石磴崎嵚:不怕崎岖的石阶,表现出坚定的意志。
- 问酒每过村店:路过村庄时询问酒家,显示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访僧时叩禅林:访僧叩门,体现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 归来高卧北窗阴:回到家中,享受宁静的生活。
- 名利不关心: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 半生清乐甘吾分:半生追求清闲的乐趣。
- 箪瓢饮不慕腰金:用简单的器具饮酒,不羡慕世俗的财富。
- 胸次包含丘壑:胸怀广阔,能包容万物。
- 笔端幻出云岑:笔下描绘的景象如同高山云端,展现艺术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胸次包含丘壑”,比喻胸怀宽广。
- 对仗:如“问酒每过村店,访僧时叩禅林”,展现对称美。
- 夸张:如“笔端幻出云岑”,强调艺术的高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隐逸、清幽。
- 华发:暗示岁月与人生经历。
- 芒鞋:代表简朴、自然。
- 石磴:象征人生道路的坎坷。
- 箪瓢:象征贫困却自由的生活。
- 丘壑与云岑:象征胸怀与艺术追求的广阔与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隐君”指的是: A. 隐士
B. 朝廷官员
C. 商人
D. 学者 -
“芒鞋蹋破莓苔径”意思是: A. 穿着草鞋走在小路上
B. 穿着华丽的鞋子走在小路上
C. 不怕艰难困苦
D. 以上皆是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名利的贪婪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 李白《庐山谣》:李白在抒发情感上更为奔放与豪放,沈禧则显得更为淡泊与清新。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隐士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