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会稽》
时间: 2025-01-04 07:4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稽山水尽知名。
人在镜中行。
彩云暖护云门寺,
东风过吹散还生。
贺监湖头草绿,
谢公宿处猿鸣。
采莲越女照人明。
花下只闻声。
剡溪流水依然在,
何人再雪夜寻盟。
许我他年来否,
月明何处吹笙。
白话文翻译:
会稽的山水,声名远扬,人们在镜中徘徊。彩云温暖地护佑着云门寺,东风吹过,云雾散去又重生。贺监湖边的草色愈发葱绿,谢公曾经住宿的地方传来猿猴的鸣叫。采莲的越女在水中映照得分外明亮,花下只听到她的声音。剡溪的流水依旧在流淌,谁还能在雪夜中重寻旧盟?我是否能再许诺他年,明月下又在哪里吹笙?
注释: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 云门寺:指的是会稽山中的一座寺庙。
- 贺监:贺知章,唐代诗人,曾在此地寓居。
- 谢公:谢安,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在此地游玩。
- 越女:指越地的女子,常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 剡溪:剡溪是会稽地区的一条河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鉴,明代诗人,生于会稽,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历会稽之时,表现了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过往友人的思念,蕴含了浓厚的乡愁。
诗歌鉴赏:
史鉴的《风入松 会稽》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会稽的美丽山水和人文历史,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头两句“会稽山水尽知名。人在镜中行。”点明了会稽的名声远播,而“人在镜中行”则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沉醉与自我反思。接下来的描写如“彩云暖护云门寺”“贺监湖头草绿”,“谢公宿处猿鸣”通过细节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历史的厚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而“采莲越女照人明”则引入了人文意象,越女的美丽与清丽的水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最后几句“剡溪流水依然在,何人再雪夜寻盟。”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渴望,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在描绘景物时,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会稽山水尽知名:会稽的山水声名远扬,暗示自然之美。
- 人在镜中行:人在美景中如同在镜中游走,意象精妙。
- 彩云暖护云门寺:彩云温暖地庇护着寺庙,象征着宁静与祥和。
- 东风过吹散还生:春风吹过,云雾散去又重新聚集,表现自然的轮回。
- 贺监湖头草绿:贺监湖边的草地越发青翠,生机勃勃。
- 谢公宿处猿鸣:谢公曾经住过的地方,传来猿鸣,唤起历史回忆。
- 采莲越女照人明:越女采莲,映衬出她的美丽,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花下只闻声:只听见花下的声音,宁静的画面。
- 剡溪流水依然在:剡溪的流水依旧流淌,象征时光的延续。
- 何人再雪夜寻盟:谁还能在雪夜里重寻旧情,表达对往昔的思念。
- 许我他年来否:我是否能够在将来再许诺。
- 月明何处吹笙:明月下,在哪里吹起笙乐,留恋未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彩云暖护云门寺,东风过吹散还生”,工整而和谐。
- 比喻:用“人在镜中行”比喻人对美景的沉醉。
- 拟人:如“草绿”“猿鸣”,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会稽的山水与人文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越女:代表美丽与青春,体现了对爱的向往。
- 猿鸣:引发对过去的回忆,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 明月:象征希望与未来,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入松 会稽》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史鉴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云门寺”位于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北京
- C. 四川
- D. 福建
-
“剡溪流水依然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友谊的珍视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个人情感的抒发。
- 《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绘,展现自然的壮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史鉴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山水诗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