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上孤村》

时间: 2025-01-01 12:46:34

岂不忧岑寂,所居地独尊。

万山云作伴,一水月当门。

崖古蛟龙伏,潮平烟雨昏。

春归成底事,惆怅柳梢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岂不忧岑寂,所居地独尊。
万山云作伴,一水月当门。
崖古蛟龙伏,潮平烟雨昏。
春归成底事,惆怅柳梢痕。

白话文翻译:

难道不忧虑这份寂静吗?我所居住的地方独具尊贵。
万山与云朵作伴,一条河流映着月光在门前。
悬崖上的古老蛟龙静伏,潮水平静,烟雨朦胧。
春天归来又有什么意义,只有惆怅留在柳梢的痕迹。

注释:

  • 岂不忧岑寂:岂(难道),忧(忧虑),岑寂(寂静的样子)。这里表达了对孤独和寂静生活的忧虑。
  • 所居地独尊:所居(所居住的地方),独尊(独特而尊贵)。指诗人所居的环境的特殊性。
  • 万山云作伴:万山(千山万岭),云作伴(云彩伴随)。描绘出一种山水相依的美景。
  • 一水月当门:一水(河流),月当门(明月照在门前)。暗示宁静的夜晚,水面映月。
  • 崖古蛟龙伏:崖(悬崖),古蛟龙(传说中的龙,寓意古老和神秘)。这里象征着沉寂的力量。
  • 潮平烟雨昏:潮平(潮水平静),烟雨(细雨迷蒙)。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景象。
  • 春归成底事:春归(春天回归),成底事(有什么意义)。表明对春天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
  • 惆怅柳梢痕:惆怅(伤感),柳梢(柳树的枝条),痕(痕迹)。表达了对春天过后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炯(1861-1930),字子文,号惭愧,江苏无锡人。近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徐炯通过描绘孤村的宁静与自然,表达了对传统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代生活的忧虑。

诗歌鉴赏:

《峡上孤村》透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即以“岂不忧岑寂”引出主题,表现出对孤独的忧虑。诗人所居的“独尊”之地,既是一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孤立,展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下来的“万山云作伴,一水月当门”,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出孤村的优美环境,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意境。

“崖古蛟龙伏,潮平烟雨昏”,则通过神秘的形象和朦胧的气氛,增强了整个画面的沉静感。蛟龙的伏卧,仿佛象征着一种深藏不露的力量,而“潮平烟雨”的意象则为诗句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最后两句“春归成底事,惆怅柳梢痕”,表达了对春天归来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情绪。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对春天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徐炯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惆怅的孤村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对“忧岑寂”的思考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细腻感受。
  • 第二联则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展示了孤村的独特魅力,为全诗增添了层次感。
  • 第三联运用古老的蛟龙形象,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 最后两句揭示了春天的到来与内心的惆怅,形成了诗歌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蛟龙伏”赋予自然以生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对仗:如“万山云作伴,一水月当门”,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村的自然景象为依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与惆怅,主题深邃而感人。

意象分析:

  • 孤村:象征孤独和宁静,体现了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探寻。
  • 万山与云:代表了自然的雄伟与变化,构成了诗中优美的背景。
  • 一水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 蛟龙:古老而神秘的生物,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无常。
  • 春与柳:春天的归来与柳树的痕迹,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徐炯的字是什么? A. 子文
    B. 惭愧
    C. 以上都对

  2. “万山云作伴”中的“云”主要指什么?
    A. 雨云
    B. 照明
    C. 自然景象

  3. “春归成底事”中“底事”的意思是?
    A. 什么意义
    B. 很重要
    C. 无所谓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徐炯的《峡上孤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表现孤独与自然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王维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和谐;而徐炯则通过孤村的描写,表达了对孤独的忧虑与对春天的渴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值得深入比较与探讨。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炯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峡上孤村》这首诗的深意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