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见雪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3:35:09

因陈柳絮湿还飞,脱却鹅毛乱点泥。

只见乌鸦天外过,不知白鹭涧边栖。

谩增水气成冰骨,怕映阳光损玉肌。

恨杀绵花飞满地,不堪收拾着寒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陈柳絮湿还飞,
脱却鹅毛乱点泥。
只见乌鸦天外过,
不知白鹭涧边栖。
谩增水气成冰骨,
怕映阳光损玉肌。
恨杀绵花飞满地,
不堪收拾着寒衣。

白话文翻译:

因为湿润的柳絮还在飞舞,
鹅毛般的雪花落在泥土中。
只见一只乌鸦从天外飞过,
却不知道白鹭栖息在涧边。
随意增加的水气使冰雪成了骨架,
害怕阳光照射会损伤那如玉的肌肤。
恨不得让飞舞的绵花满地都是,
无奈只能收拾着寒冷的衣物。

注释:

  1. 陈柳絮:指已经落去的柳絮,湿润时仍会在空中飘动。
  2. 鹅毛:形容雪花的轻盈与柔软。
  3. 乌鸦:象征着冬季的寒冷与孤寂。
  4. 白鹭:一种优雅的鸟,常栖息于水边,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5. 水气成冰骨:指水汽凝结成冰,形成了冰雪的结构。
  6. 玉肌:比喻白皙柔嫩的肌肤。
  7. 绵花:指雪花,形容其轻柔飘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鹭和乌鸦,两者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不同的意象。白鹭通常代表优雅和美好,而乌鸦则常与寒冷、孤独的气氛相联系。诗人通过这两种鸟类的对比,反映了冬季的冷清与生命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繗,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与咏物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天,诗人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不满,以及对温暖春天的渴望。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表达。

诗歌鉴赏:

《晓天见雪二首 其一》是一首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孤寂。开头两句“因陈柳絮湿还飞,脱却鹅毛乱点泥”,通过柳絮与雪花的对比,巧妙地交织出春冬两季的氛围,展示了冬季的阴冷与春天的气息。接下来提到的乌鸦与白鹭,形成鲜明的对比,乌鸦的孤独与白鹭的优雅,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情感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后半部分“谩增水气成冰骨,怕映阳光损玉肌”,表达了对冬季寒冷的无奈与对春季温暖的期待。尤其“怕映阳光损玉肌”,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阳光照射下融化的情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最后两句“恨杀绵花飞满地,不堪收拾着寒衣”,更是将诗人对冬季的厌倦与对春天的渴望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陈柳絮湿还飞:因湿润的柳絮缓缓飘飞,暗示着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
  2. 脱却鹅毛乱点泥:鹅毛般的雪花纷飞,落在泥土上,形象生动。
  3. 只见乌鸦天外过:远处飞过的乌鸦,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4. 不知白鹭涧边栖:白鹭静静栖息在涧边,形成对比。
  5. 谩增水气成冰骨:水蒸气凝结成冰雪,增强了寒冷的气息。
  6. 怕映阳光损玉肌:担心阳光会损伤雪花的美丽。
  7. 恨杀绵花飞满地:对纷纷落下的雪花感到厌烦。
  8. 不堪收拾着寒衣:无奈只能整理寒冷的衣物,表达了对冬天的厌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鹅毛,形象生动。
  • 对比:乌鸦与白鹭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情感。
  • 拟人:“怕映阳光损玉肌”赋予雪花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厌倦和对温暖春天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柳絮:象征春天的气息。
  2. 鹅毛:代表雪花的轻柔与美丽。
  3. 乌鸦:象征孤独与寒冷。
  4. 白鹭:象征优雅与美好。
  5. 冰骨:象征寒冷的坚硬与无情。
  6. 绵花:指雪花,形容其轻柔飘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鸟分别是什么?

    • A. 燕子与麻雀
    • B. 乌鸦与白鹭
    • C. 画眉与百灵
  2. 诗人对寒冷的天气有什么感受?

    • A. 愉悦
    • B. 厌倦
    • C. 无所谓
  3. “怕映阳光损玉肌”中的“玉肌”指代什么?

    • A. 雪花
    • B. 人的肌肤
    • C. 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注重于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晓天见雪》中的对比感情相映成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明清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