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大潮寺
太湖西拥大潮山,
万丈青莲一水环。
佛殿高凌银汉表,
禅房多住白云间。
散花龙女乘风去,
乞食山僧带雨还。
记得攀箩登绝顶,
仰探月窟俯尘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潮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太湖在西边环抱着大潮山,万丈高的青莲花在水中绽放。佛殿高耸入云,像是凌驾于银河之上,禅房则常常隐匿在白云之间。散花的龙女乘着风离去,乞食的山僧带着雨水归来。记得我曾攀登到最高峰,仰望月亮的洞窟,俯视尘世的喧嚣。
注释:
- 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 大潮山:指位于太湖西面的山,因其景色秀丽而闻名。
- 万丈青莲:形容青莲花的高大及其在水中的环绕状态。
- 佛殿: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的殿堂。
- 银汉:古代对银河的称呼,这里比喻佛殿的高耸。
- 龙女:传说中的神女,常与花和风结合。
- 乞食山僧:指山里的僧人,生活简朴,常常乞讨为生。
- 攀箩:指攀登的行为。
- 月窟:月亮的洞穴,象征着理想和向往。
- 尘寰:尘世,指人间的繁杂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晖,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的时代,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诗风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沈晖游历大潮寺时,受到寺庙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启发,抒发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大潮寺》是一首以大自然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以“太湖西拥大潮山”引入,描绘了大潮山被太湖环抱的壮丽景象,给人以雄浑的感觉。接着“万丈青莲一水环”,展现了青莲花在水中盛开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之美的和谐。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佛殿高凌银汉表”,“禅房多住白云间”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佛殿与云雾相连,恍若人间仙境。接下来的“散花龙女乘风去,乞食山僧带雨还”则引入了人物形象,龙女的优雅与山僧的朴实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佛教文化中对世俗与超脱的思考。
最后两句“记得攀箩登绝顶,仰探月窟俯尘寰”,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攀登经历,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尘世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湖西拥大潮山:太湖在西边环抱着大潮山,给人一种自然的壮阔感。
- 万丈青莲一水环:青莲高耸,水环绕着,暗示着自然的和谐美。
- 佛殿高凌银汉表:佛殿高耸入云,象征着超然的境界。
- 禅房多住白云间:禅房隐匿在白云中,体现了宁静与和谐。
- 散花龙女乘风去:龙女随风而去,象征着自由与美丽。
- 乞食山僧带雨还:山僧带着雨水归来,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朴实。
- 记得攀箩登绝顶:回忆攀登过程,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勇气。
- 仰探月窟俯尘寰:仰望月亮的洞窟,俯视世间的喧嚣,表现了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汉”、“月窟”等,增强诗的意象。
- 对仗:如“散花龙女乘风去,乞食山僧带雨还”,字句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文,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大潮寺的描绘,诗人表达出一种超然于世的心境,反映了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太湖:象征着自然的宽广与包容。
- 大潮山:代表着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青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佛殿:代表着宁静与智慧。
- 龙女: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山僧:象征着简朴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湖西拥大潮山”中“拥”字的意思是: A. 拥有
B. 环绕
C. 拥抱
D. 保护 -
诗中“散花龙女乘风去”寓意: A. 追求自由
B. 生活的艰辛
C. 对现实的逃避
D. 人生的理想 -
诗的最后一句“仰探月窟俯尘寰”表达了: A. 对自然的憧憬
B. 对人生的反思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美的向往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沈晖的《题大潮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而沈晖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沈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