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外子玉苍北上
挟策长安去,谁怜行路难。
恐伤游子意,别泪不轻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带着书卷前往长安,谁会怜惜这行路的艰难。担心会伤害游子的情怀,离别时的泪水不能轻易流下。
注释:
- 挟策:挟持书卷,表示带着书本。
- 长安: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象征着繁华与理想的归宿。
- 行路难:行路艰难,强调旅途的困苦。
- 游子:远行的人,通常指离家在外的人。
- 别泪:离别时的眼泪,表达离愁别恨。
- 轻弹:轻易地流下,意味着不愿意抛洒眼泪。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长安”作为历史名城,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归宿和繁华的生活,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仕途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永和,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个人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吴永和的游子生涯,表达了他对远行的无奈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离别情感和旅途的艰辛。第一句“挟策长安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怀揣理想前往长安的情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然而,接下来的“谁怜行路难”,则转而流露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身处旅途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游子心情的担忧和对离别时刻的珍视,细腻的情感流露让人感同身受。诗中不仅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挟策长安去”:带着书卷,向长安进发,象征着追求知识和理想。
- “谁怜行路难”:反映了对旅途艰辛的无奈,表明人们对游子的关心不够。
- “恐伤游子意”:担忧游子在旅途中受到伤害,表现出深切的关怀。
- “别泪不轻弹”: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压抑,眼泪不能轻易流下,暗示了深沉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挟策”与“游子”隐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理想追求的思考,充满了对游子未来的祝福与担忧。
意象分析:
- 书卷:象征知识与理想。
- 长安:理想的归宿,象征着成功与繁华。
- 泪水:离愁与牵挂的象征,体现出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挟策长安去”中“策”指的是什么? A. 书卷
B. 武器
C. 食物
D. 旅行工具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离愁别恨
C. 愤怒
D. 安宁 -
“别泪不轻弹”中“别泪”指的是什么?
A. 开心的泪水
B. 离别时的眼泪
C. 愤怒的泪水
D. 伤痛的泪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赠外子玉苍北上》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感伤,但王之涣的诗更注重对友谊的珍视,而吴永和则更侧重于对游子情感的体察与担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