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杖》

时间: 2025-01-04 11:44:40

交亲过浐别,车马到江回。

唯有红藤杖,相随万里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交亲过浐别,车马到江回。
唯有红藤杖,相随万里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亲友之间在浐水的分别,车马已回到江边。唯有这根红藤杖,陪伴我走过万里路。

注释:

  • 交亲:交往的亲戚朋友。
  • :即浐水,位于今陕西省。
  • :指江河,这里可理解为归途的方向。
  • 红藤杖:用红色藤条制成的拐杖,象征陪伴和依靠。
  • 相随:伴随、陪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交亲过浐别”,暗示了亲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浐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曾经是文人雅士交游的胜地。红藤杖作为陪伴的象征,表达了在亲友离去后,依然有一些物品能让人感受到温情与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关注百姓疾苦,倡导社会正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可能是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离别与孤独后,感受到对亲友的思念,同时也对陪伴自己的物品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红藤杖》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对陪伴的珍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亲友分别的场景,浐水的离别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离,更是情感上的割舍。尤其是“车马到江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亲友间流动的生活。接下来的“唯有红藤杖”,则转向了物品的象征意义,红藤杖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工具,更是陪伴着诗人走过艰难岁月的朋友。诗的最后一句“相随万里来”,道出了诗人对这根拐杖的深厚感情,仿佛在说,尽管人事已非,唯有这根拐杖,让我在孤独中不再感到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与对陪伴物品的情感寄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温暖并存的氛围,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与珍惜眼前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交亲过浐别:描绘了亲友在浐水的分别,透露出离别的感伤。
  • 车马到江回:车马已经回到原来的地方,形成一种时间的流逝与行程的结束。
  • 唯有红藤杖:强调在离别后,只有这根藤杖作为陪伴,显示出孤独与依赖的情感。
  • 相随万里来:表达了这根拐杖陪伴自己走过漫长旅途的情感,仿佛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交亲”与“车马”的对比,体现出人与物的关系。
  • 隐喻:红藤杖不仅是物品,更是陪伴与慰藉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陪伴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孤独时对某些物品的依赖与眷恋,传达出一种对友谊与陪伴的珍惜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藤杖:象征陪伴与支持,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 浐水与江:分别的场景,代表着人生旅途的流动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是指哪个地方?
    A. 长江
    B. 浐水
    C. 黄河
    D. 珠江

  2. 诗中的红藤杖象征什么?
    A. 贵重物品
    B. 亲友的陪伴
    C. 生活的负担
    D. 旅行的工具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离别的情感?
    A. 描绘自然景色
    B. 讲述故事
    C. 物品的象征
    D. 使用夸张手法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
  • 李白《夜泊牛津》:呈现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红藤杖》与王维的《送别》在表达离别情感上都有共鸣,但王维更加强调自然景色的衬托,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于物品的象征和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