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态》

时间: 2025-01-01 18:01:03

古态日渐薄,新妆心更劳。

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态日渐薄,新妆心更劳。
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风采逐渐消退,而新妆打扮让我的内心更加疲惫。
城中每个人的发髻都只有一尺高,唯独我却发髻高耸不已。

注释:

  • 古态:指古老的风采或风格。
  • 日渐薄:逐渐消失或减弱。
  • 新妆:指新的装扮或妆容。
  • 心更劳:心中更加疲惫,感到压力。
  • 城中皆一尺:城里的人们的发髻都只有一尺高。
  • 非妾髻鬟高:我的发髻却高得多,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暗示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压力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状态,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社会风气逐渐向商业化和世俗化发展,女性的身份与地位在不断变化,诗人通过对比古今的妆扮与风采,反映出一种对传统美好生活的追忆及对现代压力的无奈。

诗歌鉴赏:

《古态》通过简短的两句诗,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诗的开头“古态日渐薄”直指古代女性的优雅与风采正在逐渐消逝,仿佛在呼唤那一抹久违的美好。接下来的“新妆心更劳”则透露出对现代生活的无奈与辛酸,尽管外表装扮得光鲜亮丽,但内心却感到无比疲惫。这种对比反映了唐代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困境,既要迎合世俗的审美标准,又要承受内心深处的压力与焦虑。

下句“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更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化,诗人通过发髻的高度对比,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性与对传统的坚持,仿佛在说,尽管外界的标准不断降低,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骄傲。这种坚持与自我认同,正是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对传统美的怀念及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呈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态日渐薄:古老的风采逐渐消逝,暗示着对传统美的怀念。
  2. 新妆心更劳:虽然有新的妆扮,但内心却感到更加疲惫,反映出对现代生活的焦虑。
  3. 城中皆一尺:说明城里的人们都只追求简单的发型,象征着社会风气的变化。
  4. 非妾髻鬟高:强调自己的发髻高耸,体现出对传统的坚持与个人的独特。

修辞手法:

  • 对比:古态与新妆的对比,城中一尺与自身高髻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情感矛盾。
  • 夸张:发髻的高耸象征着对传统风采的坚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传统的怀念,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无奈与对自我认同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态:象征传统美与优雅。
  • 新妆:代表现代生活的压力与外在的虚华。
  • 城中一尺:隐喻社会风气的变化与普遍追求的降低。
  • 高髻:象征传统的骄傲与独特的自我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态”主要指什么?

    • A. 现代风格
    • B. 古老的风采
    • C. 中庸之道
  2. 诗人感到疲惫的原因是什么?

    • A. 工作压力
    • B. 新妆的打扮
    • C. 家庭责任
  3. 诗中“城中皆一尺”是指什么?

    • A. 所有人都很短小
    • B. 发髻的高度
    • C. 生活的简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涉及女性内心的挣扎与美的追求。
  • 李白的《庐山谣》:对自然美的向往,与人性思考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传统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变迁。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展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陆龟蒙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