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崦里》
时间: 2025-01-19 17:3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横路若绝,转楫逢平川。
川中水木幽,高下兼良田。
沟塍堕微溜,桑柘含疏烟。
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
騃犊卧新艹奴,野禽争折莲。
试招搔首翁,共语残阳边。
今来九州内,未得皆恬然。
贼阵始吉语,狂波又凶年。
吾翁欲何道,守此常安眠。
笑我掉头去,芦中闻刺船。
余知隐地术,可以齐真仙。
终当从之游,庶复全于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路似乎被阻断,划船转向遇到了一片平坦的水面。河中水草幽静,田地高低起伏,都是良田。沟渠里水流缓慢,桑树和柘树上弥漫着稀疏的烟雾。每家每户都搭着蚕箔,家家户户都在用鱼筌捕鱼。懒惰的小牛卧在新草地上,野禽在争着折取莲花。试着召唤那位白发翁,与我一起在夕阳下交谈。如今游历九州,未曾得见的,皆是宁静安详。盗贼的阵势刚刚传来吉利的消息,而狂风巨浪又是个凶年。我那位老翁想要怎么做呢,依然守着这个安稳的梦。嘲笑我转身而去,在芦苇荡中听到划船的声音。我知道隐居的妙法,可以让我与真仙齐游。最终我一定会跟随他游历,希望能再次回归天庭。
注释
- 横路若绝:路似乎被山横挡住。
- 转楫逢平川:转动船桨时遇到了开阔的水面。
- 水木幽:水中树木幽静。
- 沟塍:沟渠和田埂。
- 騃犊:懒惰的小牛。
- 残阳:夕阳。
- 贼阵:盗贼的军队。
- 隐地术:隐居的技巧或方法。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龟蒙,唐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见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如“山横路若绝,转楫逢平川”,带给人一种幽静而空灵的美感。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与老者的对话,表达了对未来的思索与无奈。老翁的安眠与诗人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对安静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最后,诗人提到的“隐地术”,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他想要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横路若绝”:说明路被山阻挡,暗含阻碍。
- “转楫逢平川”:转向平坦水面,象征转机与希望。
- “川中水木幽”:描绘静谧的自然环境。
- “沟塍堕微溜”:细腻的水流和田地,体现田园风光。
- “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的安逸。
- “騃犊卧新艹奴,野禽争折莲”:描绘自然生灵的和谐与宁静。
- “试招搔首翁,共语残阳边”:与老者的交流,象征人生的思考与哲学。
- “今来九州内,未得皆恬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贼阵始吉语,狂波又凶年”:社会动荡的隐喻,现实的无奈。
- “吾翁欲何道,守此常安眠”:老翁的选择与世事的无奈。
- “笑我掉头去,芦中闻刺船”:嘲讽世俗,渴望归隐。
- “余知隐地术,可以齐真仙”: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终当从之游,庶复全于天”:希望归于天,回归自然。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工整,意象丰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体现了对宁静、安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隐居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山:象征障碍与稳定。
- 水:象征流动与生机。
- 桑柘:代表农村的自然景观与朴素生活。
- 野禽: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夕阳: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山横路若绝”,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道路畅通
B. 道路被阻挡
C. 自然风光优美
D. 渔民生活繁忙 -
诗中“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描绘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忙
B. 宁静
C. 动荡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吾翁欲何道,守此常安眠”反映了老翁的什么心态? A. 渴望冒险
B. 满足于现状
C. 追求权力
D. 寻求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暘》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龟蒙的《崦里》与王维的《山居秋暘》进行对比,二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陆龟蒙更注重生活细节与人情,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陆龟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