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时间: 2025-01-01 19:04:44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愚公移山

作者: 列御寇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白话文翻译:

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万仞。这些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面朝大山而住。由于山北的阻塞,出入都很不方便。他和家人聚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努力,平整这个险阻的地方,通到豫南,达到汉阴,这样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以你的力量,连魁父山都不能削去,何况是太行王屋呢?而且,土石要放在哪里?”大家说:“可以把土石扔到渤海的尾巴,隐土之北。”于是他带着子孙,三个人扛着担子,挖石头、垦荒,把土石运到渤海的尾巴。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小儿子,刚开始出牙,便跑来帮忙。寒暑交替,开始有了一点进展。河曲智叟笑着劝阻他说:“你真是不聪明。用你残余的年岁和余力,连山的一毛都无法削去,何况是土石呢?”愚公长叹道:“你心中固执,固然不可以打破,岂如寡妇和她的儿子。即使我死去,还有儿子存活,儿子又生孙,孙子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会增加,何必苦恼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言以对。操蛇之神听到此事,害怕他不停止,便告诉了天帝。天帝感受到他的诚意,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搬走,一座放在北,一座放在南。从此,冀之南和汉之阴之间再也没有阻隔了。

注释:

  • 愚公: 指北山的老人,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太行王屋: 两座高大的山,象征着艰难的任务。
  • 河曲智叟: 智者,代表那些认为愚公行为不切实际的人。
  • 夸娥氏: 神话中的人物,帮助愚公搬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列御寇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愿望,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歌鉴赏:

《愚公移山》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作,通过愚公的形象展现了坚持和努力的力量。诗中描述了愚公面对高耸入云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决心将其移除的故事,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鼓励。愚公的坚持与毅力,虽然在智者的眼中是无用功,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恒心,终究能克服困难。其间的对话与争论,也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看法差异,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诗中反复提到的“子孙”、“山不加增”,强调了人类的生生不息与自然的相对恒定,表现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愚公的坚持最终感动了天帝,搬山的神话也暗示着人类在面对困难时,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这种从容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典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设定背景,描绘了两座巍峨大山的壮丽,暗示了愚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 中间部分:愚公的决心与家人的支持,反映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 河曲智叟的质疑:体现了对愚公行动的反思与批判,代表了理智与现实的声音。
  • 愚公的回答:展示了不屈的意志和对生命延续的信念。
  • 结尾:通过神的干预,强调信念与努力最终能得到回应,形成了美好的结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愚公的行动比作对自然的挑战,赋予其更多的象征意义。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通过智叟的言辞,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增强了故事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阻碍与挑战,体现了自然的伟岸。
  • 愚公:代表着执着与坚持,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 子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体现人类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愚公移山的主要人物是谁?

    • A. 河曲智叟
    • B. 愚公
    • C. 夸娥氏
    • D. 京城氏的寡妇
  2. 河曲智叟对愚公的看法是?

    • A. 支持
    • B. 质疑
    • C. 无所谓
    • D. 赞美
  3. 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 A. 山仍在
    • B. 山被搬走
    • C. 没有结果
    • D. 愚公放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愚公移山》与《登高》都有面对自然的壮丽与挑战,但前者强调的是坚持与毅力,后者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先秦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下一句是什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上一句是什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下一句是什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上一句是什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下一句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上一句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下一句是什么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上一句是什么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下一句是什么

杂然相许。上一句是什么

杂然相许。下一句是什么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上一句是什么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下一句是什么

且焉置土石?上一句是什么

且焉置土石?下一句是什么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上一句是什么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下一句是什么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上一句是什么

太行、王屋二山,下一句是什么

方七百里,上一句是什么

方七百里,下一句是什么

高万仞。上一句是什么

高万仞。下一句是什么

本在冀州之南,上一句是什么

本在冀州之南,下一句是什么

河阳之北。上一句是什么

河阳之北。下一句是什么

北山愚公者,上一句是什么

北山愚公者,下一句是什么

年且九十,上一句是什么

年且九十,下一句是什么

面山而居。上一句是什么

面山而居。下一句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上一句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下一句是什么

出入之迂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