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字缭绫写欲成。
印来眉黛绿分明。
水流刻漏何曾住,
玉作弹棋尽未平。
愁易积,梦频惊。
闲衾敧卧觉霜清。
月明不放寒枝稳,
夜夜乌啼彻五更。
白话文翻译
小字缭绕在绫绸上,写得快要完成。
印堂的眉毛如墨绿的分明。
水流与时光如同刻漏,何曾停留?
用玉制成的棋子始终没有摆平。
愁苦容易积累,梦中频频惊醒。
闲卧在床,感觉到霜冷的清晨。
月光明亮却不放过寒枝的稳重,
夜夜乌鸦啼叫,直到五更时分。
注释
- 小字:指细小的文字,常用来表示书法等。
- 缭绫:缭绕的绫绸,绫是一种丝织品。
- 眉黛:指眉毛,常用青色的墨来描绘。
- 水流刻漏:传达时间流逝的意象。
- 玉作弹棋:用玉制成的棋子,象征高贵与文雅。
- 闲衾:指轻松的被褥。
- 霜清:清晨的寒霜。
- 乌啼:乌鸦的叫声,夜晚的孤寂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天锡,号山人,金朝诗人、文学家,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苦闷。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金朝衰落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时代的哀愁与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抒情的词作,情感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句“小字缭绫写欲成”,以细小的字迹象征着心中那些未尽的情感,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温柔。而“水流刻漏何曾住”则进一步引发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水流与时光的结合,体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匠心,月光与寒霜的交替,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刻。尤其最后一句“夜夜乌啼彻五更”,乌鸦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诗人所经历的情感波动与内心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字缭绫写欲成:细小的字迹缠绕在绫绸上,表达出一种期待与渴望。
- 印来眉黛绿分明:眉毛如同青色的墨,显示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水流刻漏何曾住: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无论如何都无法停留。
- 玉作弹棋尽未平:用玉制成的棋子,象征着文化的高雅,棋局未定,暗示内心的无奈。
- 愁易积,梦频惊:愁苦容易积累,梦中频繁惊醒,抒发内心的焦虑。
- 闲衾敧卧觉霜清:闲适的被褥,感受到清晨的寒霜,现实的冷清。
- 月明不放寒枝稳:月光明亮却不愿意放过寒冷的树枝,象征着孤独感。
- 夜夜乌啼彻五更:乌鸦的啼叫响彻夜晚,传达出孤独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水流,形象生动。
- 拟人:月光与寒枝的关系,赋予物体情感。
- 对仗:如“闲衾敧卧”和“觉霜清”,对称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愁苦与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字:象征细腻与期盼。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考。
- 乌鸦:象征黑暗与悲哀。
- 霜清:象征寒冷与清醒。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字”指的是什么?
- A. 大字
- B. 细小的字
- C. 书法
- D. 笔画
-
“乌啼彻五更”中乌鸦的叫声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寂静
- D. 欢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女性内心的愁苦,前者通过细腻的意象诉说孤独,后者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思念与遗憾。两者都以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元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