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通处灵犀一点真》
时间: 2025-01-01 18:08: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通处灵犀一点真。
忺随紫橐步红茵,
个中自是神仙住,
花作帘栊玉作人。
偏澹静,最尖新。
等闲舞雪振歌尘。
若教宋玉尊前见,
应笑襄王梦里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内心的真切感受,灵犀相通,意趣相投。伴随着紫色的花瓣,走在红色的草地上,仿佛置身于神仙的居所,花朵像帘子,玉石似人影,空间安静而清新。即使轻松地在雪中舞蹈,尘世的歌声也随之而起。若让宋玉在尊前看到这些情景,想必会笑着说,襄王在梦中寻觅的正是这样的美好。
注释:
- 灵犀:指内心的感应,源于“心有灵犀一点通”。
- 忺:指伴随,跟随。
- 紫橐:紫色的花瓣。
- 红茵:红色的草地。
- 帘栊:帘子和窗户。
- 偏澹静:特别清静。
- 舞雪:在雪中舞蹈。
- 宋玉: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以才情闻名。
- 襄王:即楚襄王,历史上与宋玉有关系的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生年不详,卒年约1135年),字子文,号梦阮,长洲人。为南宋著名的词人,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文化繁盛、士人追求清雅的年代。朱敦儒通过此词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处灵犀一点真》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美好意象的词作。全词通过描绘优雅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开篇“通处灵犀一点真”,不仅引出了情感的主题,也传达出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感,似乎在说人与人之间的感应是如此真实而美好。
接下来的描写,紫色的花瓣、红色的草地,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是在展现一个神仙居住的幻境。这里的“花作帘栊玉作人”,不仅指代美好的景物,也暗示着人间的美好与神仙的生活无异,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词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等闲舞雪振歌尘”来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感,即便是在世俗的尘埃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最后一句“应笑襄王梦里寻”,则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宋玉和襄王的典故,传达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甚至是梦境中的幻影。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通处灵犀一点真:灵犀相通,真实的情感。
- 忺随紫橐步红茵:伴随紫色花瓣在红色草地上行走。
- 个中自是神仙住:其中仿佛是神仙所居之所。
- 花作帘栊玉作人:花朵如帘,玉石似人。
- 偏澹静,最尖新:特别清静,最为新颖。
- 等闲舞雪振歌尘:轻松在雪中舞动,唤起歌声。
- 若教宋玉尊前见:若让宋玉在面前看到。
- 应笑襄王梦里寻:想必会笑,襄王在梦中寻找的正是这种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帘子,玉石比作人,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如“舞雪”“振歌尘”。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工整,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理想情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心灵深处的灵犀相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犀:象征心灵的相通与默契。
- 紫橐:代表美丽与浪漫。
- 红茵:象征温暖与生机。
- 神仙: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描绘,文化内涵丰富,象征意义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灵犀”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心灵的感应
C. 一种花 -
词中提到的“紫橐”是什么颜色的?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
“应笑襄王梦里寻”中的襄王是谁? A. 诗人
B. 楚襄王
C. 汉高祖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朱敦儒《鹧鸪天》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情感的追求,但朱敦儒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朱敦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