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咏烧香》

时间: 2025-01-01 13:27:00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

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

成雯作盖包玄旨。

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咏烧香》
作者:王哲 〔元代〕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
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
成雯作盖包玄旨。
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身体就像香炉,心灵就像香子,香烟飘荡,显得分外清晰。适时地焚烧香料,香气弥漫,寓意吉祥。香烟直上云霄,显得高远而独特,云雾仿佛是覆盖着深奥的道理。在金色花园中,我得以安闲自在,仿佛置身玉皇的境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炉:一种用来焚烧香的器具,象征内心的修行与净化。
  • 香子:指香的本身,喻指心灵或内在的精华。
  • 焚透:焚烧彻底,意指彻底的供奉与虔诚。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高山,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祥瑞:吉祥的迹象,预示着好运。
  • 云霄:指高空,象征着超凡脱俗。
  • :云彩的花纹,寓意美丽与变化。
  • 玄旨:深奥的道理或教义。
  • 金花院:象征美好安宁的场所。

典故解析:

  • 昆仑: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常常与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文化相联系。
  • 玉皇:指道教中的玉皇大帝,是天界的主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庇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他的作品常体现出道教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哲对香文化的理解与体验中创作而成,反映出他对香气与内心修养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咏烧香》通过对香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以“身是香炉,心同香子”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香炉的存在象征着身体的物质性,而香子的存在则代表了心灵的纯净。这一对比引发了人们对内在与外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深思。接着,诗人提到“依时焚透昆仑”,暗示着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修炼,可以达到如昆仑般高远的境界。进一步的“香袅呈祥瑞”,则寓意着通过香的焚烧所带来的吉祥与好运,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祝愿,更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后半部分的“上彻云霄,高分真异”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在此彰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越。而“成雯作盖包玄旨”中,云彩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多样性与变化,暗示着深奥的道理隐藏在其中。最后一句“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则将诗人理想的安宁与自在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进入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尽享人生的逍遥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烧香文化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升华,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身体是香炉,心灵是香子,强调身心的统一。
  2. 香烟一性分明是:香烟飘荡,清晰可见,象征着灵魂的显现。
  3. 依时焚透昆仑:在适当的时机焚烧香,寓意修行的时机与地点。
  4. 缘空香袅呈祥瑞:香气飘荡,寓意吉祥如意。
  5.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香烟直上云霄,象征着追求高尚与非凡。
  6. 成雯作盖包玄旨:云彩变化,包裹着深奥的道理。
  7. 金花院里得逍遥:在金色花园中安闲自在,象征理想生活。
  8. 玉皇:指代至高无上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比作香炉,心灵比作香子,增强形象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香烟似乎有了生命,能够飘荡而呈现吉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修行与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通过香的象征,展示了身心的和谐与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炉:象征着身体与净化的过程。
  • 香子:象征心灵的纯洁。
  • 香烟:象征灵魂的显现与升华。
  • 昆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云霄:象征超脱与自由的境界。
  • 金花院: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安宁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将身体比作什么? A. 香子
    B. 香炉
    C. 云霄
    D. 昵称

  2. “依时焚透昆仑”中“焚透”指的是什么? A. 焚烧香料
    B. 清洗身体
    C. 采集香料
    D. 祭祀神明

  3. 诗中提到的“玉皇”指的是哪个文化中的角色?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哲的《踏莎行 咏烧香》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以上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与欣赏《踏莎行 咏烧香》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