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政和丙申九江道中)》

时间: 2025-01-01 17:49:09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

楚宫梦断寻无路。

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

不尽长江,无边细雨。

只疑都把愁来做。

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
楚宫梦断寻无路。
欲将尊酒遣新愁,
谁知引到愁深处。
不尽长江,无边细雨。
只疑都把愁来做。
西山总不解遮栏,
随春直过东湖去。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云雾弥漫,春天的气息显得格外迷人。
梦中的楚宫已然破灭,寻找出路却无处可寻。
想要借酒消愁,却不知愁却愈发深重。
长江水绵延不绝,细雨无边无际。
仿佛所有的愁绪都化作了这细雨。
西山怎能理解我的忧愁,
春风直接吹过东湖而去。

注释:

  • 霭霭: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矜持、珍惜的意思,形容春天的美态。
  • 楚宫:指楚国的宫殿,寓意梦境中的奢华与美好。
  • 尊酒:指酒杯,寓意借酒消愁。
  • 不尽长江:形容长江水流不断。
  • 无边细雨:形容细雨绵绵无尽头。
  • 遮栏:指遮挡的栏杆,引申为阻挡心中的忧愁。

典故解析:

  • 楚宫梦断:可能指古代楚国的华丽宫殿,代表奢华和美好,却已成梦幻,表达失落之感。
  • 长江:象征着流淌不息的时间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字子谦,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抒情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踏莎行》写于政和丙申年,诗人游历九江,受到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双重影响,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与现实的苦涩。

诗歌鉴赏:

《踏莎行(政和丙申九江道中)》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词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映衬诗人内心的愁苦。开篇以“霭霭朝云”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意境。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梦中的美好逐渐幻灭,诗人感受到深沉的愁苦和迷茫。尤其是“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一语,更是将借酒消愁的无奈与愁苦的加深结合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力感。

雨水与长江的意象交织,象征着愁绪的不断延续与流淌,表现出诗人内心无法释怀的情感。最后一句“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隔阂,尽管春天美好而生机勃勃,但诗人的愁苦却无法被理解与消解,显示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描绘春晨的美丽景象,同时暗示内心的愁苦与期待。
  • 楚宫梦断寻无路:梦境的破灭,寻找出路的无奈,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和现实的失落感。
  • 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借酒消愁的尝试,反而让愁绪加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不尽长江,无边细雨:长江的不断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尽的愁苦。
  • 只疑都把愁来做:细雨似乎化作了愁绪,表现出愁苦无法摆脱的沉重感。
  • 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愁绪,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沉重。
  • 拟人:西山不能理解诗人的愁苦,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深重愁苦的无奈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云:象征美好的开始,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 长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尽。
  • 细雨:象征着愁苦的延续,细腻而绵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霭霭朝云”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晚霞
    • B. 晴空
    • C. 早晨的云雾
    • D. 暴风雨
  2. “楚宫梦断”中“楚宫”象征什么?

    • A. 失落的理想
    • B. 美好的回忆
    • C. 现实的困境
    • D. 朋友的陪伴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孤独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梅花落》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但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摹。
  • 温庭筠的《梅花落》:以梅花意象表达孤独与哀愁,与向子谦的词作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词选》:包含向子谦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通鉴》:对于古诗词的整体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