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景宗》
时间: 2025-01-01 20:3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文景宗
作者: 郭奎 〔明代〕
海内干戈未解纷,
明朝歧路又离群。
他乡岁暮萍逢水,
此去江东树隔云。
白面书生多国士,
黑头宰相是将军。
宝刀聊用酬知己,
同郡名家赖有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文景宗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国家动乱尚未平息,明朝的前途又岌岌可危,彼此之间的距离愈加遥远。即使在异乡,岁末时节的浮萍也能与水相遇,但今后前往江东时,树木却隔着云彩而见不到了。虽然许多书生都希望能为国家效力,而宰相却是将军,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不同。最后,作者希望能用手中的宝刀来报答知己,感慨同郡的名士对他的重要性。
注释:
- 海内干戈:指国家内部的战乱。
- 明朝:指明朝的时期。
- 他乡:异乡,远离故土。
- 岁暮萍逢水:指在年末的时候,浮萍偶然遇到水,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古代名地。
- 白面书生:年轻的读书人,象征知识与理想。
- 黑头宰相:指宰相,通常是国家的重要官员,代表权力。
- 宝刀聊用酬知己:希望以自己的才华或能力来回报知己的情谊。
- 同郡名家:同一地区的名士,强调友情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奎,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作者通过送别朋友,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送文景宗》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整首诗的基调沉重,透过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与依恋。首联提到“海内干戈未解纷”,将国家的动乱与诗人的个人情感紧密相连,表现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悲哀。接下来的“明朝歧路又离群”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疏离感,诗人不仅为国家的未来而忧,也为自己与友人的分离而感伤。
诗中“他乡岁暮萍逢水”用浮萍象征漂泊人生的无奈,表现出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无助。此后,诗人提到“白面书生多国士,黑头宰相是将军”,展现了知识分子与权力者之间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复杂和不公。最后一句“宝刀聊用酬知己”则是发自内心的承诺,诗人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来回报知己,表达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既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也有对友人的眷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渴望通过个人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内干戈未解纷:国家内部战乱尚未平息,表达对国家现状的担忧。
- 明朝歧路又离群:形容未来的道路不明,彼此又要分别,显得孤独。
- 他乡岁暮萍逢水:在异乡的年末,漂泊不定的生活,象征离散。
- 此去江东树隔云:前往江东的路途遥远,树木与云彩的隔离感显得更加寂寥。
- 白面书生多国士:年轻书生希望为国效力,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黑头宰相是将军:宰相与将军的对比,象征权力与责任的不同。
- 宝刀聊用酬知己:愿意用自己的才华来回报知己,表达深厚情谊。
- 同郡名家赖有君:强调同郡的朋友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面书生”和“黑头宰相”,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岁暮萍逢水”,用浮萍比喻人生的漂泊。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通过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干戈:象征战争与动乱。
- 萍: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 树与云:象征距离与隔阂。
这些意象汇聚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国家、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内干戈未解纷”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友谊
- B. 国家动乱
- C. 个人理想
-
“他乡岁暮萍逢水”中的“萍”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漂泊的生活
- C. 友情
-
诗人希望用什么来回报知己?
- A. 金钱
- B. 宝刀
- C. 诗歌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送别》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而郭奎的《送文景宗》更加强调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