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柯子 巴东
地远风声小,山深日影重。
一江秋水淡溶溶,过了黄陵祠庙又巴东。
屋宇层层出,川原脉脉通。
涉江谁为采芙蓉。
往矣秋风亭上寇莱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远离尘嚣的地方,风声微弱,山深处阳光的影子显得沉重。一条淡薄的秋水缓缓流淌,经过黄陵的祠庙,便到了巴东。层层叠叠的房屋从山中显露出来,川原相连,似乎无尽无止。谁又在江边采摘芙蓉花呢?往昔的秋风中,亭子上曾经有寇莱公的身影。
注释:
- 南柯子:词牌名,属于词的一种,通常以抒情为主。
- 巴东:巴东是中国湖北省的一座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丰富。
- 黄陵:指黄帝陵,传说中的中国始祖黄帝的葬地。
- 芙蓉:荷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 寇莱公:指唐代著名的文人寇准,他以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玢(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号若愚,近代诗人,主要以词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巴东时,正值秋天,诗人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开头两句“地远风声小,山深日影重”,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沉重的氛围,营造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境。接下来的“一江秋水淡溶溶”,用“淡”字传达出秋水的清澈与宁静,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柔和。词中“过了黄陵祠庙又巴东”,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变迁,也暗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后面的“屋宇层层出,川原脉脉通”,则展现出巴东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交融的美,给人以宽广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
在结尾的“往矣秋风亭上寇莱公”中,作者以寇莱公作为历史人物的象征,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理想政治的向往,给整首词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度。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词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远风声小:远离城市的喧嚣,风声显得微弱,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山深日影重:山中阳光斜照,影子深重,给人以沉静之感。
- 一江秋水淡溶溶:秋水清澈,似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流动而缓慢。
- 过了黄陵祠庙又巴东:穿过黄陵的祠庙,来到巴东,表现出一种旅行的连续性。
- 屋宇层层出:层层叠叠的房屋,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气息。
- 川原脉脉通:川原相连,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
- 涉江谁为采芙蓉:在江边,谁在采摘芙蓉花,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场景。
- 往矣秋风亭上寇莱公:怀念曾经的寇莱公,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水淡”比喻生命的柔和与宁静。
- 拟人:通过“风声小”表达出风的轻柔与宁静。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宁静与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着宁静、沉思与时光的流逝。
- 芙蓉:代表纯洁与美好,象征着生活的愉悦。
- 寇莱公:代表历史人物,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陵”是指什么?
- A. 地名
- B. 人名
- C. 事件
- D. 动物
-
诗中“谁为采芙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欢乐
- C. 生活的闲适
- D. 失落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近代
- D. 明代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汪玢的《南柯子 巴东》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而汪玢则强调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词牌名解析》
- 《现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