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

时间: 2024-12-29 15:26:17

栗叶重重覆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山寺
作者: 项斯 〔唐代〕
栗叶重重覆翠微,
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
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
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
又被钟声催著衣。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山色中,栗树的叶子层层叠叠,黄昏时分,溪边人迹稀少。月光照耀着古老的寺庙,旅客刚刚到达,悠闲的僧人却还未归来。山上的果实经过霜冻纷纷掉落,水中的萤火虫在竹林间翩翩飞舞。夜深人静,能睡多久呢?又被寺庙的钟声催促着起床。

注释:

  • 栗叶:栗树的叶子,象征秋天的到来。
  •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的美丽。
  • 语人稀:说话的人很少,描写环境的宁静。
  • 古寺:指古老的寺庙,表现出历史感。
  • 风度闲门:形容僧人的悠闲,门口无人,显得安静。
  • 山果经霜多自落:指经过霜冻的果实掉落,暗指秋冬之交的自然变化。
  • 水萤:指在水边飞舞的萤火虫,富有诗意。
  • 中宵:指深夜,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钟声催著衣:夜晚的钟声催促着人们起床,暗示对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山水景色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冬之际,表现了诗人在山寺的静谧夜晚,结合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思,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宿山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而受到赞誉。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冬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栗叶重重覆翠微”中,栗树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黄昏时分溪边人迹稀少的情景,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孤寂感。

“月明古寺客初到”一句,点出了诗人的到来,使得孤寂的环境中增添了人的气息。随着“风度闲门僧未归”的描写,诗人不仅表现了僧人的悠闲自得,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接下来的描写“山果经霜多自落”,使得读者感受到秋冬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最后,诗人以“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收尾,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无法逃避的生活节奏。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栗叶重重覆翠微:栗树的叶子层层叠叠,形成了青翠的山色,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2. 黄昏溪上语人稀:黄昏时分,溪边的人很少,突显出环境的宁静和孤独。
  3. 月明古寺客初到:月光照耀下的古寺,旅客刚到,增添了人情味。
  4. 风度闲门僧未归:描绘出僧人的悠闲与自在,形成对比。
  5. 山果经霜多自落:秋冬季节,果实在霜冻中纷纷掉落,表现自然的变化。
  6. 水萤穿竹不停飞:在水边飞舞的萤火虫,增添了夜晚的生机。
  7. 中宵能得几时睡:深夜,能睡多久,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8. 又被钟声催著衣:钟声催促着人起床,暗示生活的无奈与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栗叶”比喻秋天的到来,生动形象。
  • 拟人:如“水萤穿竹不停飞”,赋予萤火虫生命,增加诗意。
  • 对仗:如“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冬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在喧嚣世界中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栗叶:象征秋天,传达时光流逝的意象。
  • 古寺:象征传统文化与历史,增添诗的厚重感。
  • 山果:代表自然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水萤:象征夜的生机与灵动,富有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栗叶重重覆翠微”描绘了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月明古寺客初到”中的“古寺”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寺庙
    • B. 古老的寺庙
    • C. 山上的庙
    • D. 水边的庙
  3. 诗中“钟声催著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由的向往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项斯《宿山寺》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项斯更强调夜晚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展现了山中的和谐美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