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 易朱弦作新操》

时间: 2025-01-04 10:02:49

临邛绿绮。

何事琴心在里。

听侬弹、双凤和鸣,愿萧郎洗耳。

怕桐孙声死。

素丝不比朱丝喜。

玉纤纤、金凤花痕,向红窗轻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春 易朱弦作新操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临邛绿绮。何事琴心在里。
听侬弹双凤和鸣,愿萧郎洗耳。
怕桐孙声死。素丝不比朱丝喜。
玉纤纤金凤花痕,向红窗轻理。

白话文翻译:

在临邛的绿绮上,琴声为何如此忧伤?
听我弹奏双凤和鸣,愿你洗耳恭听。
怕那桐声渐渐消失,白丝音色不如红丝欢喜。
那纤细的玉指轻轻抚弄着金凤的花痕,
向着红窗轻轻整理。

注释:

  • 临邛:古地名,指今四川邛崃。
  • 绿绮:一种古琴,常用来比喻音乐。
  • 琴心:指弹琴人的内心情感。
  • 双凤和鸣:比喻和谐美好的音乐。
  • 桐孙声:指用桐木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 素丝朱丝:指琴弦的颜色,素丝是白色,朱丝是红色,通常朱丝音色更为悦耳。
  • 玉纤纤:形容手指纤细如玉。
  • 金凤花痕:形容琴面上的装饰,金凤象征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约1661–约1733),字仲明,号石泉,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万里春》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推崇音乐和诗词的文化氛围中。诗中流露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琴声的细腻感受,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万里春》是一首蕴含深情的古诗,诗人通过琴声抒发自身的情感,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首句“临邛绿绮”便引入了一个清雅的音乐场景,绿色的琴音如同春日的暖风,令人心生向往。接着“何事琴心在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似乎在追问为何心中琴声如此忧伤。

“听侬弹双凤和鸣,愿萧郎洗耳。”这句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执着与热情,双凤和鸣象征着和谐美好,愿萧郎能倾听到这动人的琴音,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诗中提到“怕桐孙声死”,则暗示着对音乐消亡的忧虑,素丝与朱丝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情感深度与色彩丰富。

最后两句“玉纤纤金凤花痕,向红窗轻理”,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演奏者的优雅姿态,增添了诗的美感和层次感。整首诗在音乐的意象中交织出复杂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音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邛绿绮:描绘音乐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2. 何事琴心在里:表达了内心对音乐的思考和情感的波动。
  3. 听侬弹双凤和鸣:描绘琴音之美,渴望与他人分享这份美好。
  4. 愿萧郎洗耳:恳求对方能够专心倾听,彰显音乐的力量。
  5. 怕桐孙声死:担忧音乐的消逝,流露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6. 素丝不比朱丝喜:通过对比强调红弦音色的悦耳与欢快。
  7. 玉纤纤金凤花痕:细腻的描写演奏者的优雅,增添了诗的美感。
  8. 向红窗轻理:展现了演奏时的轻柔细腻,增强了视觉和听觉的交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凤和鸣”,用双凤比喻和谐美妙的音乐。
  • 拟人:如“琴心在里”,赋予琴心以情感。
  • 对仗:如“素丝不比朱丝喜”,形成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音乐展开,通过对琴声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悟。音乐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人生追寻的一种方式,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绮:象征清雅与和谐的音乐。
  • 双凤:象征吉祥与和谐美好。
  • :象征传统乐器,代表音乐的传承。
  • 素丝/朱丝:代表不同的音色,象征情感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绮”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古琴
    • C. 一种乐曲
  2. “双凤和鸣”比喻了什么?

    • A. 和谐美好的音乐
    • B. 朋友之间的交流
    • C. 自然的声音
  3. “怕桐孙声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音乐消逝的忧虑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表现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抒发,虽主题不同,但同样渗透着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提供清代诗词的背景和风格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详细讲解古诗的解析方法和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