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癸未三月十九日作》
时间: 2025-01-19 21:5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癸未三月十九日作
作者: 丁宁
酒醒高楼闻细雨,凄凉又是三更。
几回支枕盼天明。
绿舒当户柳,红暗隔帘灯。
不定阴晴春已去,芳韶似梦堪惊。
怜他萍絮惯飘零,漫空还皎皎,逐水自青青。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我酒醒了,听见细雨淅淅沥沥,凄凉的夜已是三更。
我几次支着枕头,盼望着天明的到来。
窗前的柳树绿意盎然,帘子后灯光微弱。
春天已经不定晴雨地过去了,繁花似梦,令人心惊。
怜惜那漂浮的萍絮,习惯了飘零的命运,漫天依旧皎洁,随水而流显得格外青翠。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楼: 指高楼大厦,表示一种孤独的环境。
- 细雨: 小雨,渲染出凄凉之感。
- 三更: 夜间的一个时辰,通常指午夜。
- 支枕: 倚靠枕头,形容思念或等待的状态。
- 绿舒: 柳树叶子舒展,象征春天的生机。
- 芳韶: 指美好的春天和花开之时。
- 萍絮: 指浮萍,象征漂泊的命运。
- 皎皎: 明亮的样子,形容月光或星光。
典故解析:
- 春已去: 反映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去。
- 萍絮: 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癸未年三月,时值春季,作者在高楼之上,感受细雨,思考人生与时光的流逝,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流露,描绘了一幅春夜细雨的画面。诗人酒醒于高楼,细雨淅沥,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到孤独与无奈。反复支枕盼天明,显示了他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眷恋。窗外绿柳舒展,红灯微暗,形成了一种扑朔迷离的对比,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示了夜晚的孤寂。
诗中对“阴晴”的提及,表现了春天的变幻无常,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后两句“怜他萍絮惯飘零,漫空还皎皎,逐水自青青”,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出对漂泊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夜的美丽景象,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感受与思绪,展示了他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醒高楼闻细雨: 在高楼上醒来,听见细雨,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凄凉又是三更: 深夜时分,感到凄凉,暗示时间的流逝。
- 几回支枕盼天明: 多次躺在枕头上等待天明,反映出内心的焦虑。
- 绿舒当户柳,红暗隔帘灯: 描写窗外的柳树和屋内的灯光,形成鲜明对比。
- 不定阴晴春已去: 春天的变化无常,令人感慨时光的流逝。
- 芳韶似梦堪惊: 美好的春光如梦一般,让人惊叹。
- 怜他萍絮惯飘零: 对漂泊不定的命运感到怜惜。
- 漫空还皎皎,逐水自青青: 描绘出夜空的明亮与漂流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 “萍絮”比喻漂泊的人生,生动形象。
- 拟人: “芳韶似梦”,赋予春天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孤独与思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 代表细腻、柔情,渲染出凄凉的情感。
- 高楼: 象征孤独与疏离。
- 柳树: 象征春天与生机。
- 萍絮: 代表漂泊与无常。
- 灯光: 代表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夜晚是什么时辰?
A. 初更
B. 三更
C. 四更 -
“怜他萍絮惯飘零”中“萍絮”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漂泊
C. 收获 -
诗中提到的“高楼”,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春望》:同样怀念春天,情感更为沉重,反映社会动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