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六和塔俯瞰》
时间: 2025-01-01 15:4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六和塔俯瞰
作者: 许白凤
一塔风铃闻笑语,
层梯游客争攀。
艰难不敌老夫顽。
振衣凌绝顶,
极目倚危栏。
太息钱镠今不见,
弥天花雨尘寰。
东西南北好湖山,
列车桥影里,
飞去又飞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塔,风铃声中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许多人争相攀爬。尽管攀登很困难,但我这个老者依然顽强不屈。在塔顶振衣而立,眺望四周,依靠在危险的栏杆上。感叹如今已无钱镠的身影,仿佛满天的花雨飘落在尘世间。四周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火车的影子在桥上闪过,时而飞去,时而又归来。
注释:
- 一塔: 指六和塔,位于杭州,是著名的古塔。
- 风铃: 风中摇动的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
- 层梯: 塔内的楼梯,游客需要攀爬。
- 老夫顽: 指自己虽年老但仍顽强。
- 振衣: 挥动衣服,象征一种洒脱。
- 太息: 叹息,表示怀念或感慨。
- 钱镠: 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国君,其人已逝,诗中感叹其不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白凤,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六和塔时,受环境影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现代人对过去与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六和塔俯瞰》以六和塔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游览场景。开篇以“风铃闻笑语”引入,展现了游人欢快的氛围,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线转向自己,表现出老者的坚韧与不屈,尽管面临攀登的艰难,但“振衣凌绝顶”这一句中的自信与洒脱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诗中“太息钱镠今不见”一句,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个人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人物的怀念。最后几句描述了四周的湖山美景与火车的影影绰绰,形成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壮美,也有生活的繁忙,使整首诗既有深邃的思考,也有生动的现实。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塔风铃闻笑语: 描绘六和塔的景象,风铃声中传来游人的欢声笑语,展现热闹的氛围。
- 层梯游客争攀: 形象地表现出游客们为了登塔而竞争攀爬的场景,传达出对美景的渴望。
- 艰难不敌老夫顽: 纵然攀登艰难,老者依然坚持,展现出坚韧的精神。
- 振衣凌绝顶: 在塔顶振衣而立,象征一种超然的态度与自信。
- 极目倚危栏: 远眺美景,依靠在危险的栏杆上,暗示一种冒险与期待。
- 太息钱镠今不见: 叹息历史人物钱镠已逝,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 弥天花雨尘寰: 花雨飘落,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东西南北好湖山: 描绘四方的自然美景,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赞美。
- 列车桥影里,飞去又飞还: 形象地勾勒出现代交通的景象,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 “弥天花雨”通过花雨来比喻美好与短暂的事物。
- 拟人: “风铃闻笑语”让风铃有了人的情感,增强了氛围的生动性。
- 对仗: 层梯与游客形成对仗,使节奏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游览六和塔为背景,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反映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和塔: 代表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风铃: 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与生机。
- 层梯: 代表通往高处的艰难与追求。
- 花雨: 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白
- B. 钱镠
- C. 杜甫
-
填空题: “一塔风铃闻___”。
-
判断题: 诗中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怀念。 (对/错)
答案:
- B
- 笑语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临江仙》: 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登高》更为沉重,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而《临江仙》则更为轻快,充满了生机与热情。
参考资料:
- 许白凤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六和塔历史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