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周用恒将军
黎崇宣 〔明代〕
岭表推儒将,条侯有令孙。
挽弓强七石,射策富千言。
未出长榆塞,先开细柳屯。
匣中双匕首,拂拭待酬恩。
白话文翻译:
在岭南推崇的将领中,条侯的后代声名显赫。
他拉弓的力量可达七石,射出的箭则如千言信札般准确。
还未走出长榆的边塞,便已在细柳的屯落中开创了局面。
匣子里藏着双匕首,轻轻拭去尘埃,准备回报恩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岭表:岭南地区,即岭南的边界。
- 儒将:指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的将领。
- 条侯:指条侯王,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可能指的是其后代。
- 七石:古代衡量单位,指弓箭的拉力。
- 射策:射出的箭,具有深远的意义。
- 长榆塞:指边防要塞。
- 细柳屯:指细柳树旁的驻扎地。
- 匣中双匕首:暗指隐秘的武器,象征着战斗的准备。
典故解析:
- 条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多指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物。
- 匣中双匕首:象征着准备和报恩的决心,常用来比喻不忘本、重情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崇宣,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以气魄宏大、意象丰富著称,常表现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赞美。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通过赞美将领,表达对军事才能的钦佩与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周用恒将军为对象,不仅展现了将军的卓越才能,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首句提到“岭表推儒将”,即在岭南地区推崇的将领中,周用恒以其文武双全而受到赞誉。接下来的“挽弓强七石,射策富千言”,则通过夸张的方式强调了将军的武力和智慧,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能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将军未出征时的准备状态,显示出他积极的态度和周密的计划。“匣中双匕首,拂拭待酬恩”意指将军时刻准备着报答对他的恩情,表现出一种义气和信义。整首诗通过对将军的描绘,传达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岭表推儒将:在岭南地区,推崇有文才的将领。
- 条侯有令孙:条侯的后代在军事上有卓越的表现。
- 挽弓强七石:将军拉弓的力量如七石般强大。
- 射策富千言:发出的箭如千言信札般准确,暗示其智谋。
- 未出长榆塞:尚未出征边塞。
- 先开细柳屯:开创了细柳屯落的局面,显示其先见之明。
- 匣中双匕首:匣中藏有双匕首,象征着准备和报恩的决心。
- 拂拭待酬恩:轻拭匣中匕首,准备回报恩情。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挽弓强七石”,使得将军的能力更加突出。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周用恒将军的赞美,体现了对军事才能的尊重与期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表:象征着边界与战斗。
- 匕首:象征着武器与准备,代表着战斗的决心与勇气。
- 细柳:代表着和平与安宁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条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韩信
C. 项羽
D. 不明确 -
诗中“匣中双匕首”象征着什么? A. 准备和报恩
B. 侵略和征伐
C. 谋略和智慧
D. 友谊和爱情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无奈
B. 对英雄的敬仰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个人的追求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出塞》 - 王昌龄
诗词对比: 可与王昌龄的《出塞》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表现边塞将领及其情感上的异同,王昌龄的诗更多表现出对离别的感伤,而黎崇宣则侧重于将领的英勇与报恩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