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玉不论富,癯然学孟轲。
两番新贡士,半世老监河。
发粟岁无歉,横桥春不波。
阴功写难尽,留与邑人歌。
白话文翻译:
金银财富并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富有,我的志向是追随孟轲的清白和高洁。经过两次科举考试的成功,虽然我已年过半百,却依然在河边担任监守的工作。即使这一年里收成不错,桥上春水却依然平静无波。我的阴功(暗中所做的贡献)难以尽述,只能留给乡里的人歌颂。
注释:
- 金玉不论富:金银和玉石并不能用来评判一个人的真正富有。
- 癯然:形容人瘦弱清白,这里比喻追求清白的品德。
- 孟轲: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学识著称。
- 贡士:指科举考试中被选拔出来的人,通常是对有学识和才能者的称呼。
- 监河:担任河道的监管,指负责水利工作。
- 发粟岁无歉:今年的谷物产量很好,没有歉收。
- 阴功:指不为人知的贡献或功劳。
- 邑人:指乡里的人,特指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居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关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李潜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与反思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挽罗斯立》作为李潜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诗中用“金玉不论富”开头,直接指出财富并不是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而是强调了道德品质与学识的重要性。诗人将自己与孟轲相提并论,表现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发粟岁无歉,横桥春不波”两句中,诗人以收成的丰盈与春水的平静形成对比,反映出他心中复杂的情感。尽管外在的生活条件尚可,但内心的追求却仍然无法得以实现。最后两句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提到“阴功”与“邑人歌”,表明自己所做的贡献难以言表,却希望能留给乡里的人去传颂,这种情感既有对自己无声付出的认可,也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李潜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玉不论富:财富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富有。
- 癯然学孟轲:我志向高洁,追求孟子般的品德。
- 两番新贡士:经过两次科举,成为贡士。
- 半世老监河:年过半百,却在河边担任监守。
- 发粟岁无歉:今年的谷物丰收,未有歉收。
- 横桥春不波:春天的桥上水面平静无波。
- 阴功写难尽:我的贡献难以详细描述。
- 留与邑人歌:只愿乡里的人能歌颂我的付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财富与道德、丰收与平静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自己的志向比作孟轲,体现理想的崇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个人理想、道德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展开,表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玉:象征财富与物质。
- 孟轲:象征清白和理想人格。
- 监河:象征社会责任与个人付出。
- 春水:象征生活的平静与内心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潜在诗中提到的“金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爱情
- D. 事业
-
诗中“癯然学孟轲”是指什么?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李潜的《挽罗斯立》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虽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