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7:25:35

四海郁兵气,山川尚有姿。

登临及今日,幽滞失良期。

不解洛生咏,能吟豪士诗。

闭门聊自卧,乱石迥相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海郁兵气,山川尚有姿。
登临及今日,幽滞失良期。
不解洛生咏,能吟豪士诗。
闭门聊自卧,乱石迥相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思索。诗中提到,四海之间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山川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今天登高远望,却感到幽怨和失落,不再有往日的良好时机。自己无法理解洛神的吟咏,却能吟诵豪放之士的诗篇。于是关上门,独自躺下,周围的乱石似乎与我产生了共鸣。

注释:

  • 郁兵气:指四方弥漫的战争气息。
  • 尚有姿:山川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姿态。
  • 幽滞:心情幽怨、郁闷,行动受阻。
  • 洛生:指《洛神赋》的作者曹植,代表了才情出众的人。
  • 豪士:指有气魄、有抱负的士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时局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满目疮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感秋 其二》通过对四海战争气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感受。首联以“郁兵气”开篇,揭示了社会动荡的背景,而“山川尚有姿”则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与人间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接下来,诗人自述今日登高的失落感,感叹“幽滞失良期”,似乎在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机遇的稍纵即逝。

在后两联中,诗人虽不解“洛生咏”,却能吟唱豪士的诗篇,这或许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当代士人的钦佩。闭门独卧,身处乱石之中,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安宁,反映出一种无奈而又向往的心态。

整体而言,诗歌以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对美景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海郁兵气:描绘了战乱笼罩全国的情景。
  2. 山川尚有姿:尽管战乱频仍,自然景色依旧美丽,形成对比。
  3. 登临及今日: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感受,带有失落感。
  4. 幽滞失良期:人生机遇的错失带来的郁闷。
  5. 不解洛生咏:诗人对名句的理解不足,表达了对古代才子的敬仰。
  6. 能吟豪士诗:能够吟诵豪放诗人的作品,显示出对当代士人的欣赏。
  7. 闭门聊自卧:选择封闭自我,寻求内心的平静。
  8. 乱石迥相宜: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共鸣,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安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郁兵气”和“尚有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 比喻:将“幽滞”与时间的流逝相联系,生动形象。
  • 对比:自然的美与社会的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动荡时局的无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对宁静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四海:象征着国家、社会的动荡。
  • 山川: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持久。
  • 幽滞:表现诗人内心的抑郁与失落。
  • 洛生:象征着才华和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郁兵气”指的是: A. 自然之美
    B. 战争气息
    C. 人间繁华
    答案:B

  2. 诗人对“洛生咏”的理解是: A. 完全理解
    B. 不解
    C. 感同身受
    答案:B

  3. 诗人选择闭门自卧的原因是: A. 想与人交流
    B. 寻求内心的宁静
    C. 对外界感到好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身处乱世的无奈与忧愁。
  • 王维《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秋天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