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斯奋自海南暂归》
时间: 2025-01-04 08:3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 斯奋自海南暂归
作者:刘逸生 〔近代〕
新晴呼酒,华年如水,花前莫漫凭栏。
风雨留痕,相逢一笑,飘零何必关山?
春暖意还寒。看诗情飘絮,墨影浮澜。
杯底帘前,依然国色在眉弯。
重来桃萼无言。念当年司马,梦也阑珊。
回首浮名,从渠去住,马蹄怎数长安?
崖海径须还。怕筑歌长引,止泪无端。
抛却相思,多情谁问海天宽。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叫上朋友喝酒,青春年华像流水一般,花前美景,不必在栏杆上徘徊。风雨留下了痕迹,我们相逢时只需一笑,飘零的事物何必在关山之间挂念?春天的暖意依然带着寒意。看那诗情如飘絮,墨迹如浮云。酒杯底下的帘前,国色依旧在你的眉弯处。再来桃花盛开的地方,却无言以对。想起当年的司马迁,梦境也显得模糊而遥远。回首那些浮名,去留之间,马蹄如何去计算长安的距离?崖海的道路我还需归去。害怕吟唱长长的歌,只会无端止泪。抛开相思,又有谁来问这海天的宽广?
注释
- 华年:指青春年华,形容美好的岁月。
- 飘零:形容花瓣或其他物体随风飘荡而落。
- 国色:指女子的美貌,常用来形容才貌双全的女子。
- 桃萼:桃花的花萼,象征春天的美好。
- 司马:指司马迁,汉代著名历史学家,代表作《史记》,常被用来象征历史和名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逸生,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独特,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逸生自海南暂时归来之际,正值春暖花开,诗人借酒抒怀,感慨人生的短暂与美好,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望海潮》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的“新晴呼酒”,构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与友人享受美好时光。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表达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敬仰。
“春暖意还寒”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表面的温暖与心底的寒意,暗示着生活中常常存在着表里不一的感受。诗人通过“桃萼无言”来传达对过往的感慨,思绪回到历史的深处,提到的“司马”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历史浮名的思索。
整首诗最后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崖海径须还”,表明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抛却相思的苦恼,似乎在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心境。通过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晴呼酒: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邀请朋友饮酒,营造出欢快的气氛。
- 华年如水:青春如流水般流逝,表明对时间的感慨。
- 花前莫漫凭栏:在花前不必在栏杆旁驻足徘徊,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风雨留痕:风雨留下了痕迹,象征着经历过的风雨人生。
- 相逢一笑: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快乐。
- 春暖意还寒: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寒冷形成对比,表现复杂的情感。
- 回首浮名:回顾往昔的名望,暗示浮华的无常。
- 崖海径须还:向往回归故地,表达对归属感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华年如水”将青春比作流水,显示出流逝的无奈。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诗情飘絮”,赋予诗情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青春、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过往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学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酒:象征欢愉与友情,同时也暗示逃避现实的手段。
- 花前:象征美好与青春,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春暖与寒意:对比生命中的温暖与冷漠,揭示人情的复杂。
- 桃萼:象征春天的美好,往往与青春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华年如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青春的珍惜
B. 对水的赞美
C. 对自然的描写 -
“崖海径须还”中“崖海”意指? A. 远方的山海
B. 归乡的路
C. 诗人的故乡 -
诗中的“司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司马光
B. 司马迁
C. 司马昭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逸生的《望海潮》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刘逸生更多关注内心情感,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刘逸生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