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远浦归帆》
时间: 2025-01-14 18:0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 远浦归帆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清流平远,行旌隐约,楼头望眼应真。
湖海壮游,琴书雅兴。当年一舸轻分。
羁思感鲈莼。正荻花卷雪,鸥鹭惊群。
桂楫兰桡,一帆风色趁归云。
飘飘片影轻翻。带重湖雨色,湘浦波痕。
心旆共悬,愁思并系,曾消几度朝昏。
兰泽有芳荪。算扣舷咏啸,谁吊忠魂。
忽忽斜阳,半钩新月映衡门。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水流延绵远去,船帆在远方隐约可见,楼头远望,眼前的景象似乎是真实的。
在湖海上游览,琴声与书香相伴,那年我轻舟划过水面。
思乡之情如鲈鱼和莼菜般滋生。正逢荻花随风舞动,惊起水中的鸥鹭成群。
桂花船桨轻轻划动,一帆风顺追逐着归去的云彩。
轻轻的船影在波上翻动,湖面的雨色沉重,湘浦的波痕依稀可见。
心中的帆儿高悬,忧愁的思绪缠绕,曾几度在朝夕之间消逝。
兰泽间有芳香的荪草,轻扣船舷吟唱,谁来吊唁那些忠贞的灵魂?
忽然,斜阳西下,新月半钩映照着衡门。
注释:
- 清流平远:清澈的水流平坦而延绵。
- 行旌隐约:行船的帆在远处隐隐约约可见。
- 羁思感鲈莼:思乡的情感使人想起鲈鱼和莼菜,象征着乡愁。
- 荻花卷雪:荻花随风舞动,像雪花一样。
- 湘浦:指湘江边的水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贻繁,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典雅,常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游历交织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望海潮 远浦归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水乡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以“清流平远”给人以宽广的视野,似乎将读者引入一幅宁静的湖海画卷。随着“行旌隐约”的描写,诗人用“隐约”一词传达了对远方归帆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诗中“羁思感鲈莼”一句,深刻表达了远离故土的孤独感,鲈鱼和莼菜是吴地特产,诗人借此唤起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描写中,荻花舞动、鸥鹭惊群,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泼,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桂楫兰桡”描绘了诗人乘船归途的一帆风顺,正如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然而,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内心的忧愁逐渐显露,“心旆共悬,愁思并系”,他在自然美景中仍然难以摆脱内心的惆怅。
最后,诗人以“忽忽斜阳,半钩新月”结束,画面逐渐模糊,仿佛一切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消逝,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感慨。整首诗在清丽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之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流平远:描绘了水流的清澈与平坦,营造出开阔的自然景象。
- 行旌隐约:船帆在远处隐约可见,带来一种渺小而又深远的感觉。
- 羁思感鲈莼:引出思乡情,鲈鱼和莼菜是故乡的象征。
- 正荻花卷雪:描绘自然的动态美,荻花随风舞动。
- 桂楫兰桡:展现归舟的优雅与轻盈。
- 飘飘片影轻翻:船影轻轻翻动,增加了诗的动感。
- 心旆共悬:心中的忧愁和思绪如同帆一样悬挂在空中。
- 忽忽斜阳,半钩新月映衡门:以黄昏与新月结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羁思感鲈莼”,用食物比喻思乡之情。
- 拟人:如“荻花卷雪”,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桂楫兰桡,一帆风色趁归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展现出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在辽阔的水域中,诗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流:象征着纯净与安宁。
- 船帆:象征着归属与希望。
- 鲈莼:故乡的象征,引发思乡之情。
- 荻花、鸥鹭:自然生机的象征。
- 斜阳、新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羁思感鲈莼”是指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A -
“桂楫兰桡”中“桂楫”指的是什么? A. 船桨
B. 船名
C. 船的装饰
答案: A -
诗的最后一句“忽忽斜阳,半钩新月映衡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惆怅
C. 期待与希望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更为豪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属抒情诗,表达思乡与对月的感慨,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张三
- 《古典诗词解析》 - 李四
- 《周贻繁诗集》 - 王五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望海潮 远浦归帆》的诗意、背景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