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三首 其一 薄命妾辞和忍寒用遗山韵》

时间: 2025-01-06 15:12:54

雾暝云昏别翠楼,茫茫荆棘遍神州。

眼前明月圆如梦,病里春光冷似秋。

花自落,水空流,当时谁省此中愁。

炉香空有回文意,不到成灰不肯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雾暝云昏别翠楼,
茫茫荆棘遍神州。
眼前明月圆如梦,
病里春光冷似秋。
花自落,水空流,
当时谁省此中愁。
炉香空有回文意,
不到成灰不肯休。

白话文翻译:

雾气弥漫,云雾昏暗,我告别了那青翠的楼台,
茫茫的荆棘遍布整个国家。
眼前的明月圆得像梦一样,
而我在病中,感受到的春光却冷得像秋天。
花儿自然而然地飘落,水也是无情地流淌,
那时有谁能体会我心中的忧愁呢?
炉上的香气只剩下空洞的回响,
直到最后化为灰烬,我也不肯罢休。

注释:

  • 薄命妾:指命运薄弱的女子,常用以形容身世悲苦的女子。
  • 翠楼:青翠的楼阁,象征着美好的环境和过去的回忆。
  • 荆棘:比喻艰难险阻的环境。
  • 春光冷似秋:春天的暖意在病痛中变得冷漠,形容心境的变化。
  • 炉香:指香炉中的香,象征着思念和情感的寄托。
  • 回文意:指重叠的情感或思绪,表达难以释怀的心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爱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明月”、“春光”、“荆棘”都可以看作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与无奈感。古代文学中,明月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而“荆棘”则反映了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女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她的诗作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命运,风格细腻而富于意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多愁善感的时代,诗人深受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影响,常常以女性的视角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三首 其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雾暝云昏别翠楼”,让人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愁绪,翠楼的美好与雾霭的阴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将逝去的美好。接下来的“茫茫荆棘遍神州”,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描写,更是对命运的控诉。

在“眼前明月圆如梦,病里春光冷似秋”中,月亮象征着理想与希望,而春光的冷漠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整首诗在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之余,也传递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两句“炉香空有回文意,不到成灰不肯休”,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香炉中的香虽已成空,却依旧留有思念的余韵,直至最后一刻,情感依旧难以释怀。这种对情感执着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也表现了一个女子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雾暝云昏别翠楼: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雾霭与昏暗的云彩增添了离愁的氛围。
  2. 茫茫荆棘遍神州:荆棘象征艰难困苦,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失望。
  3. 眼前明月圆如梦:月亮的圆满象征着理想与希望,却也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
  4. 病里春光冷似秋:对比春与秋,反映了因病痛而感受到的生命的冷漠。
  5. 花自落,水空流:自然的流逝与人心的无奈,暗示了时间的无情。
  6. 当时谁省此中愁:感叹当时有谁能理解自己的痛苦与愁苦。
  7. 炉香空有回文意:香的余韵象征着未了的情感。
  8. 不到成灰不肯休:表达了对情感的执着,即使化为灰烬也不愿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喻为冷似秋,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对仗:如“花自落,水空流”,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爱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女性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迷茫与困惑。
  • 明月:象征希望与思念。
  • 荆棘: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困扰。
  • 炉香:象征情感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楼”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现实的困境
    • C. 未来的希望
  2. 诗中“病里春光冷似秋”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病痛带来的失落
    • C. 秋天的宁静
  3. “炉香空有回文意”中的“回文意”指的是什么?

    • A. 香味的回响
    • B. 思念的情感
    • C. 诗歌的韵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丁宁与李清照同为女性诗人,均以情感细腻著称,但丁宁的诗更强调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多展现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思索。

参考资料:

  • 《近现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唐诗宋词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