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观边女调神》

时间: 2025-01-04 09:00:52

割肉如山生啖取。

黄羊不及青羊饫。

腹饱还须多饮乳。

庐帐里。

膻风吹起沙如雨。

两两调神蒙古女。

花冠对插山鸡羽。

大汉将军香火主。

歌且舞。

威灵莫把藩儿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观边女调神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割肉如山生啖取。黄羊不及青羊饫。腹饱还须多饮乳。庐帐里。膻风吹起沙如雨。两两调神蒙古女。花冠对插山鸡羽。大汉将军香火主。歌且舞。威灵莫把藩儿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场景,首先提到割肉的情景,肉如山般丰盛,黄羊的肉比不上青羊的滋味。吃饱后还需要多喝奶。在帐篷里,膻风吹起沙子,像雨一样飘落。两位蒙古女子正在调神,花冠对插着山鸡的羽毛。大汉的将军在这里香火鼎盛,一边歌舞,威风凛凛,不要惹怒边疆的士兵。

注释:

字词注释

  • 割肉如山:形容肉类丰盛,宛如高山。
  • 黄羊、青羊:指不同种类的羊,青羊肉更为美味。
  • 庐帐:指帐篷,居住的地方。
  • 膻风:膻气,指羊肉的腥味。
  • 调神:调动情绪,兴奋状态。
  • 蒙古女:指边疆的蒙古族女性。
  • 花冠:装饰性头饰,用花或羽毛制作。
  • 香火主:指负责祭祀的将领。

典故解析

  • 大汉将军:指的是汉朝的将领,象征着汉族的威严与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3年-1635年),字仲明,号惭愧,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风格豪放而又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背景是对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观察与描绘,反映了当时边境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诗歌鉴赏:

屈大均在《渔家傲 观边女调神》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边疆生活图景,诗歌开头以“割肉如山生啖取”引入,描绘了丰盛的肉食,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赞美,也暗示了边疆资源的丰富。接着提到的“黄羊不及青羊饫”,则体现了对美食的讲究,显示出边疆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习俗。

诗中“庐帐里。膻风吹起沙如雨”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真实感。对蒙古女子的描写更是增添了民族特色,表现了边疆文化的多样性与韵味。

整首诗通过歌舞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欢乐与和谐的氛围,尤其是最后一句“威灵莫把藩儿怒”,不仅是对边疆士兵的尊重,也是对和谐共处的渴望。屈大均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边疆生活的丰富与多元,体现了他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割肉如山生啖取:描绘肉类丰盛,像山一样高,象征生活富足。
  • 黄羊不及青羊饫:表达了对肉食的选择与偏爱,体现了对食物品质的追求。
  • 腹饱还须多饮乳:食物丰富,但仍需补充营养,反映生活的丰盈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 庐帐里:点明场所,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园氛围。
  • 膻风吹起沙如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特色,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两两调神蒙古女:强调了女性的参与与活力,体现出边疆文化的生动性。
  • 花冠对插山鸡羽: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民族服饰的美丽与独特。
  • 大汉将军香火主:象征着强大的汉族文化与力量,表达了对民族的自豪。
  • 歌且舞:展示了生活的乐趣与和谐,突出边疆人民的欢快与团结。
  • 威灵莫把藩儿怒:强调了对边疆士兵的尊重与对和谐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肉类比作山,形象生动。
  • 对仗:如“歌且舞”与“威灵莫把藩儿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调神的蒙古女子,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边疆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对和谐共处的渴望,展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生动的文化场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富饶与繁荣。
  • 蒙古女:代表边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 花冠、山鸡羽:体现边疆女性的美丽与多样性。
  • 歌舞:象征生活的欢乐与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羊”与“青羊”分别代表什么?

    • A. 不同种类的羊
    • B. 不同的饮食习惯
    • C. 不同的文化象征
  2.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3. “威灵莫把藩儿怒”表达了什么?

    • A. 对边疆士兵的尊重
    • B. 对边疆的威胁
    • C. 对战争的渴望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边塞诗》(王昌龄)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屈大均的《渔家傲》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绘了边疆生活,但屈大均更侧重于边疆的欢乐与丰盛,而王昌龄则强调了战争与离别的悲壮,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屈大均研究》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