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逢人近问净天镜,今我重忆张贞居。曾将山渌开清昼,兼索溪藤写素书。
白话文翻译:
遇到人询问清澈的天空和镜子,我不禁回忆起张贞的居所。曾经在山水之间开启清晨的光景,也曾索取溪边的藤条来写下简素的书信。
注释:
- 逢人:遇到人。
- 近问:靠近询问。
- 净天镜:指清澈的天空,如同明亮的镜子。
- 重忆:再次回忆。
- 张贞居:张贞的住所,可能是指某个隐居的地方。
- 山渌:山中的清流。
- 开清昼:开启清晨的光景。
- 索溪藤:寻找溪边的藤条。
- 素书:简洁的书信。
典故解析:
- 张贞:张贞是一位隐士,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名士或者文学家,象征着清高和隐逸的生活。
- 山渌:常见于古代诗歌中,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恬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右,明代诗人,以抒情和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次游历中对友人的思念,或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明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逢人近问净天镜”便引入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接着,通过对“张贞居”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诗中“曾将山渌开清昼”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秀美,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意蕴深厚,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诗人遇人询问时,心中涌起对清澈天空的思考,暗示心灵的明净。
- 第二句:回忆起隐士张贞的居所,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第三句:描写曾在山水之间开启清晨,感受自然的美好。
- 第四句:提到寻找溪藤写书,表现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空比作镜子,表达其清澈透明的感觉。
- 对仗:如“山渌”与“溪藤”,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交织,形成浓厚的山水诗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净天镜:象征纯净的自然与心灵。
- 张贞居:象征隐逸与清高的生活方式。
- 山渌、溪藤: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张贞”是指?
- A. 一位隐士
- B. 一位皇帝
- C. 一位商人
-
“山渌”的意思是?
- A. 山中的河流
- B. 山上的花朵
- C. 山中的动物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A. 清晨的光景
- B. 纷繁的城市
- C. 繁忙的街道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朱右的此诗相较,前者更强调酒与孤独的结合,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朱右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