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会寺》
时间: 2025-01-17 10:37: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围葱翠列奇峰,
碧瓦朱甍护象龙。
殿角风过铃自语,
山腰云起洞长封。
泉清似镜耳堪洗,
路曲如肠步莫从。
驿马倦人归道远,
欲公禅榻寄尘踪。
白话文翻译:
四周被青翠的奇峰环绕,
碧瓦红檐好似守护着一条神龙。
殿角的风轻轻吹过,铃铛自言自语,
山腰云雾缭绕,洞口长久封闭。
泉水清澈如镜,耳朵可以在水中洗涤,
小路弯曲如肠,走在上面难以抉择。
旅途的马儿疲倦,人们归家的路途遥远,
我想在禅榻上寄托尘世的踪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葱翠:形容草木茂盛而青翠。
- 朱甍:红色的屋顶。
- 铃自语:铃铛在风中发出声响,似乎在说话。
- 洞长封:洞口被云雾遮挡,长久没有打开。
- 耳堪洗:耳朵像是可以在泉水中洗涤一般。
- 路曲如肠:形容小路曲折,像肠子一样弯曲。
- 禅榻:禅修时用的床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的“驿马”与“禅榻”可理解为对古人旅行和修行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都中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元朝的政治动荡时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作为题材,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题海会寺》创作于王都中游历海会寺时,寺庙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壮丽使他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寄情于诗,希望能够在此找到内心的平静。
诗歌鉴赏:
《题海会寺》是一首描绘山水寺庙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归属。诗的开篇以“葱翠”和“奇峰”描绘出一个秀丽的山水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碧瓦朱甍”表达了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展现出一种理想的世外桃源。
在“殿角风过铃自语”中,铃声被赋予了生命,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秘密,带有一种宁静而神秘的色彩。山腰的云雾与泉水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带来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感受。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旅途的感慨,表达了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尘世的放下。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使人感受到在自然和禅修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深刻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围葱翠列奇峰:四周环绕的奇峰翠绿,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碧瓦朱甍护象龙:寺庙的建筑色彩鲜明,给人一种庄重与神圣的感觉。
- 殿角风过铃自语:自然的声音与建筑的静谧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
- 山腰云起洞长封:云雾缭绕,洞口长久封闭,象征着神秘与不可知。
- 泉清似镜耳堪洗:泉水清澈,表达了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 路曲如肠步莫从:小路曲折,暗示人生道路的复杂与难以抉择。
- 驿马倦人归道远:旅途的疲惫与归家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对安宁的追求。
- 欲公禅榻寄尘踪:想在禅榻上寄托对尘世的追忆,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路曲如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路的曲折。
- 拟人:铃声“自语”,赋予了自然声音以生命。
- 对仗:如“泉清似镜,路曲如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建筑的和谐,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诗中流露出对旅行的疲惫与归属感的向往,体现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峰: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 朱甍: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铃声:象征着灵动与内心的对话。
- 泉水:清澈而纯净,象征着生命的本质与内心的宁静。
- 小路:曲折而复杂,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殿角风过铃自语”意在表达什么? A. 寺庙的宁静
B. 自然的生命
C. 旅行的疲惫
D. 对尘世的放下 -
诗句“泉清似镜耳堪洗”中的“耳堪洗”意思是什么? A. 耳朵可以在水中洗涤
B. 耳朵听见清澈的声音
C. 耳朵被水淋湿
D. 耳朵感到清凉 -
诗中的“驿马倦人归道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旅行的向往
B. 对归属感的渴望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题都城南庄》——崔护
诗词对比: 将《题海会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丽与宁静,但《山居秋暝》更加侧重于秋天的景色与心境的平和,而《题海会寺》则更注重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与对尘世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王都中诗词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