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榆社硖口村早发
作者:元好问
瘦马长途懒着鞭,
客怀牢落五更天。
几时不属鸡声管,
睡彻东窗日影偏。
白话文翻译
瘦弱的马儿在漫长的旅途中懒得被鞭策,
我在清晨五点钟时,心中感到孤独和凄凉。
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听到鸡鸣声的催促呢?
我在东窗下睡得正沉,阳光的影子已偏移。
注释
字词注释
- 瘦马:指体形瘦弱的马,象征疲惫和无力。
- 长途:指远途旅行,暗示旅途的艰辛。
- 懒着鞭:不愿意受到鞭子的驱赶,表现出倦怠感。
- 客怀:客人的心境,表达思乡或孤独的情感。
- 牢落:指心情沉重,难以放下。
- 几时:什么时候,表示一种期待或无奈。
- 属:这里是“依赖”或“听从”的意思。
- 鸡声管:指清晨鸡叫声,常用来标志清晨的来临。
- 睡彻:沉沉入睡,完全沉浸在梦中。
- 日影偏:阳光的影子已向一边倾斜,表示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早晨的情景和旅途的疲惫,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具有普遍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1320),字仲明,号山农,山西人,元代著名诗人,工诗词,尤以豪放派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反映了他在清晨时分,疲惫不堪的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情景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异乡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榆社硖口村早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疲惫和内心的孤独。首句“瘦马长途懒着鞭”直接引入了旅途的艰辛,瘦马象征着疲惫,暗示了诗人身心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客怀牢落五更天”,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五更天是夜深人静、万物沉寂的时刻,诗人在这一时刻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尤为强烈。
而“几时不属鸡声管”,则是对清晨的渴望与绝望的结合,鸡鸣声常常象征着清晨的来临,诗人对鸡声的依赖反映出他对时间的无奈。这种对鸡鸣的期待与厌倦,表现了他早起的无奈与对安宁睡眠的渴望。最后一句“睡彻东窗日影偏”,则通过日影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残酷,诗人虽然渴望沉睡,但现实却逼迫他早起,继续旅程。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又无奈的氛围,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反映了旅途的艰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瘦马长途懒着鞭:描绘了旅途中一匹瘦弱的马儿,表现出旅途的疲惫与无力,暗示诗人的身心疲惫。
- 客怀牢落五更天:客人的心情在清晨五点时沉重不已,表现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 几时不属鸡声管:对清晨鸡鸣声的期待与无奈,流露出诗人对安静时光的渴望。
- 睡彻东窗日影偏:描述了阳光的影子已经偏移,时间在流逝,诗人却仍在沉睡,反映出他对现实的逃避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瘦马比喻诗人的疲惫,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马的懒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疲惫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无奈,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实的逃避,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瘦马:象征旅途的艰辛和诗人的疲惫。
- 鸡鸣:象征清晨的来临,反映了生活的规律与诗人的无奈。
- 东窗:象征光明与希望,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瘦马”象征什么?
- A. 疲惫
- B. 富饶
- C. 奔放
-
“几时不属鸡声管”中“鸡声”指的是什么?
- A. 夜晚的声音
- B. 清晨的叫声
- C. 人的呼喊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乡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著名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另一首诗,描绘了清晨出发的情景,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榆社硖口村早发》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榆社硖口村早发》更强调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和故乡的对比展现了温柔的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元好问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