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座主閒閒公命作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33:22

晚景萧疏画不成,晚花作意出繁英。

鲜明独向霜露见,烂熳𨚫随蒿艾生。

南国骚人知有待,西风蝴蝶更多情。

南山正在悠然处,安得芳樽与细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景萧疏画不成,
晚花作意出繁英。
鲜明独向霜露见,
烂熳随蒿艾生。
南国骚人知有待,
西风蝴蝶更多情。
南山正在悠然处,
安得芳樽与细倾。

白话文翻译:

晚景显得萧条,画作无法完成;
傍晚的花儿有意绽放出繁多的花朵。
鲜艳的色彩在霜露中显露,
繁盛的花朵与蒿草、艾草一起生长。
南方的骚人知道还有等待,
西风中蝴蝶的情感更加浓厚。
南山此刻正悠然自得,
怎么能不斟美酒,细细品味呢?

注释:

  • 萧疏:形容景色冷清、稀疏。
  • 作意:故意、特意。
  • 烂熳:形容花盛开、色彩鲜艳。
  • 骚人:指诗人,常用来形容有情怀的文人。
  • 芳樽:美酒的酒杯。

典故解析:

“南国骚人”指的是南方的文人,通常与优雅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蝴蝶”和“西风”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包含着对自由、爱情和生命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溪,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晚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野菊,其二》以晚秋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萧条与诗人内心的感触。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萧疏的晚景和绽放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尤其是“鲜明独向霜露见,烂熳随蒿艾生”,将霜露与蒿艾相结合,突出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的共存与抗争。

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思索与情感,尤其是“南国骚人知有待,西风蝴蝶更多情”,表现了对诗人身份的认同与对生活的期待。最后一句“安得芳樽与细倾”,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他深刻的哲思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述了晚景的萧条以及花朵的绽放,暗示着生活中的美与愁。
  • 第三、四句通过霜露与蒿艾,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第五、六句提到的南国骚人与西风蝴蝶,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期望。
  • 第七、八句则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美酒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萧疏与繁华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两面性。
  • 拟人:将蝴蝶与西风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自然的美丽与人文情感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景: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花朵: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蝴蝶:象征着自由与爱情的脆弱。
  • 芳樽:象征着美好生活的享受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国骚人”指的是: A. 北方的诗人
    B. 南方的文人
    C. 只爱花草的人

  2. “安得芳樽与细倾”表达了诗人: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酒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的《野菊》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元好问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金代诗歌选》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3.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