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和淮海》
时间: 2025-01-08 00:5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和淮海
阶下寒螀窗内闻。
灯花红带旧时痕。
佳人一去难重见,
夜夜相寻惟梦魂。
憔悴久,懒持尊。
谁怜孤馆易黄昏。
城头露下人声断,
落叶萧萧深拥门。
白话文翻译:
在窗下听到寒虫低鸣,
灯下的花依然带着昔日的痕迹。
那位佳人一旦离去便难以重见,
我夜夜在梦中寻找她的身影。
我憔悴久矣,懒得再举杯畅饮。
谁来怜惜这孤独的馆舍,难免易入黄昏。
城头露水滴下,人声已然断绝,
落叶萧萧,深秋的夜色将我包围在门内。
注释:
- 寒螀:寒虫,指秋天的虫鸣,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灯花:指灯下的花,象征着旧日的回忆。
- 佳人:美好的女子,常用来指代心爱之人。
- 梦魂:梦中的灵魂,表达对失去之人的思念。
- 憔悴:形容因思念而身体消瘦、疲惫。
- 孤馆:指孤独的居所,象征寂寞。
- 城头露下:指城墙上的露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渲染出秋天的寂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6),字子云,号蔚青,近代著名诗人、学者,精通古文与诗词。他的诗风多抒情,情感细腻,往往融入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侃与淮海一带的生活时期,受当时社会变迁影响,诗人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悟,尤其是对离别与孤独的体会。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失去的爱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呈现出浓厚的怀旧情绪,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孤独而又温柔的意境。开头“阶下寒螀窗内闻”,通过寒虫的鸣叫引发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仿佛在诉说着冬日即将来临的寂寞。接下来的“灯花红带旧时痕”,则通过灯下的花,勾起了关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佳人一去难重见”,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夜夜相寻惟梦魂”,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梦境成为了他唯一的寄托,这种无奈与孤独感在“谁怜孤馆易黄昏”中得到充分体现,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失落。
诗的最后两句“城头露下人声断,落叶萧萧深拥门”,通过描绘城头的露水与落叶,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与时光的流逝,诗人似乎在感叹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感的加重。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反映了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真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阶下寒螀窗内闻:窗外传来寒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清冷。
- 灯花红带旧时痕:灯下的花朵依旧鲜红,但却带有过去的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
- 佳人一去难重见:心爱的人离去后再也难以见到,表达了失落的情感。
- 夜夜相寻惟梦魂:每晚在梦中寻找那位佳人,梦境成为唯一的寄托。
- 憔悴久,懒持尊:因思念而憔悴,懒得再举杯畅饮,显示出内心的无奈。
- 谁怜孤馆易黄昏:谁来怜惜这孤独的房舍,容易进入黄昏,暗示孤独的生活。
- 城头露下人声断:城墙上露水滴下,人声已断,象征着孤寂与时光的流逝。
- 落叶萧萧深拥门:落叶声声,深秋将他包围,营造出一个充满孤独感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魂”比喻对恋人的思念,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 拟人:如“谁怜孤馆易黄昏”,将孤馆拟人化,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如“灯花红带旧时痕”和“城头露下人声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失去的爱与孤独的感慨为主线,渗透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在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了内心的脆弱与坚韧,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螀:象征秋天的寂寞与思念。
- 灯花:象征过去的美好回忆。
- 佳人:象征心中的爱与失去。
- 落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佳人”指代什么?
- A. 朋友
- B. 爱人
- C. 家人
答案:B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奔放的青春
- B. 对失去的思念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
“谁怜孤馆易黄昏”中的“孤馆”指代什么?
- A. 酒馆
- B. 孤独的居所
- C. 朋友的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黄侃《鹧鸪天 和淮海》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黄侃更侧重于孤独与时光的流逝,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