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4-09-19 20:40:54

罗带同心一夕分,十年枉自说承恩。

新愁蜀国难寻理,旧梦江南不忍温。

春寂寂,夜昏昏。

谁怜孤馆瘦吟身。

费词费泪终何益,半坼瓶花冷笑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鹧鸪天
作者: 李冰若 〔近代〕

罗带同心一夕分,
十年枉自说承恩。
新愁蜀国难寻理,
旧梦江南不忍温。
春寂寂,夜昏昏。
谁怜孤馆瘦吟身。
费词费泪终何益,
半坼瓶花冷笑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情感的离散与思念之后的感慨。诗中讲述了一段曾经的深情厚谊,最终却因缘分而分离,十年间的付出与承诺显得徒劳无功。新近的忧愁如同蜀国的困境,让人难以释怀;而旧时的梦境又让人不忍去温暖。春天静寂,夜晚昏暗,孤独的房间里,谁会可怜在此吟唱的瘦弱身影?费尽心思与泪水又有什么用?即便是半瓶花也在冷冷地嘲笑着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罗带: 用于系带的丝带,象征着情感的牵绊。
  • 同心: 心意相同,形容彼此之间的情感。
  • 承恩: 指享受恩惠,承受他人的情感。
  • 蜀国: 指古蜀地,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 旧梦: 过去的美好回忆。
  • 孤馆: 孤单的居所。
  • 瘦吟身: 指瘦弱的吟唱者,表现出孤独和忧伤。
  • 笑人: 以冷嘲的方式看待他人。

典故解析:

  • 蜀国: 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引申离愁别绪,蜀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使其成为情感的寄托。
  • 江南: 代表着温柔、美好的地方,象征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冰若,近代女诗人,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受到广泛关注。她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思考,兼具细腻与豪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冰若的个人生活经历中,可能反映了她对自己情感经历的感慨与反思,尤其是对失去的情感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是李冰若对情感的深刻剖析与反思。开篇的“罗带同心一夕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情感的脆弱与无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十年的付出与承诺,最终化为“枉自说承恩”,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新愁难以释怀,旧梦却又让人不忍重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深度。

“春寂寂,夜昏昏”,这两句在描写环境时,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孤独的氛围,令人心生怜悯。孤馆中的吟唱者在寂静的春夜中,似乎与外界隔绝,谁又能真正理解她的孤寂?最后两句则是对这一切无奈的反思,费尽心思与泪水又有何益,冷笑着的半瓶花,似乎在嘲讽着这份执着与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带同心一夕分:原本心意相同的恋人,却在一夜之间分离,暗示感情的脆弱。
  2. 十年枉自说承恩:十年的感情与付出,最终却只能徒劳地回忆。
  3. 新愁蜀国难寻理:新产生的忧愁,如同蜀国的困境,让人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4. 旧梦江南不忍温: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却又让人不忍去触碰。
  5. 春寂寂,夜昏昏:描绘孤独的环境,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6. 谁怜孤馆瘦吟身:在孤独的环境中,谁会可怜吟唱的诗人?
  7. 费词费泪终何益:无论如何努力与泪水,最终有何用处?
  8. 半坼瓶花冷笑人:半瓶花的冷笑,正是对人情冷暖的无声讽刺。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 比喻: “半坼瓶花”比喻冷漠的人情,寓意深刻。
  • 拟人: “冷笑人”赋予了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感悟,揭示了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复杂情感,体现了李冰若深邃的思考与敏锐的情感捕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带: 代表情感的牵绊。
  • 蜀国: 象征离愁别绪,表达忧伤。
  • 江南: 代表美好的过往,表现对旧时光的怀念。
  • 孤馆: 体现孤独,增加情感的深度。
  • 瓶花: 讽刺与无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罗带同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甜蜜的爱情
    • B. 感情的脆弱
    • C. 理想的追求
  2. “新愁蜀国”中的蜀国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离愁
    • C. 和谐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追求
    • B. 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冰若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涉及对爱情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失去的感慨,而后者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共同展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冰若诗集》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近代女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