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燕昭王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原文展示: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碣石山的亭子,远远地望见黄金台。
四周的丘陵都被高大的树木遮挡,燕昭王如今在哪里呢?
他的霸业如今已经结束,我不禁驱马回归故里。
注释:
- 碣石馆:指碣石山上的一座馆舍,位于今广东省。
- 黄金台:传说中燕昭王的台榭,象征权力与繁华。
- 丘陵尽乔木:四周的山丘上都是高大的树木,遮挡了视线。
- 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如今在哪里呢?表达对燕昭王的怀念与追问。
- 霸图:指燕昭王的伟大事业与抱负。
- 驱马复归:驱马返回,意指心中对往昔的感慨与无奈。
典故解析:
燕昭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279年)是燕国的一位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国力,曾经被称为“霸主”。诗中提到的“黄金台”是燕昭王时期的象征,其霸业与辉煌已成往事,作者通过怀念燕王的辉煌时代,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唐代诗人,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子昂游览碣石山时,对燕昭王的感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伟大事业的追思与对时局变化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燕昭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陈子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诗人站在高处,目光远眺,既有自然的壮丽,又引出了历史的回忆。随着诗句的深入,丘陵与乔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无奈。“昭王安在哉”更是将读者的情感引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发出对燕昭王辉煌事迹的追问与思索。最后的“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总结,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且深刻,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紧凑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陈子昂对历史的敏感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登碣石馆:南方的碣石山上,我登上馆舍。这里的“南”指方位,表明诗人所处的位置。
- 遥望黄金台:远远地望见辉煌的黄金台。这里暗示着历史的辉煌与光辉。
- 丘陵尽乔木:四周的山丘上都是高大的树木,遮挡了视线,表现了对过往的模糊与失落。
- 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如今在哪里?表达了诗人对燕昭王的怀念与追问。
- 霸图今已矣:伟大的事业如今已不复存在,表现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驱马复归来:驱马返回,意指心中对往昔的感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黄金台比作辉煌的历史,形象生动。
- 象征:丘陵与乔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燕昭王的辉煌与历史的兴衰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对理想与权力的追求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碣石馆: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与追思。
- 黄金台:象征着权力与辉煌。
- 丘陵与乔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碣石馆位于哪个方向?
- A. 北
- B. 南
- C. 西
- D. 东
-
“昭王安在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念
- B. 喜悦
- C. 愤怒
-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霸图”指什么?
- A. 繁荣
- B. 事业
- C. 爱情
- D. 友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反映了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用登高来追忆历史,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 崔颢的《黄鹤楼》: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陈子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