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送别(一作刘长卿诗)》

时间: 2025-01-08 00:30:35

凄凄游子若飘蓬,明月清樽只暂同。

南望千山如黛色,愁君客路在其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凄游子若飘蓬,
明月清樽只暂同。
南望千山如黛色,
愁君客路在其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离别时的凄凉心情。游子如同飘荡的蓬草,明亮的月光和清酒杯的相聚不过是短暂的同欢。远望南方,千山如同黛色般青黑,让人愁苦的是,友人的旅途就在这无尽的山水之间。

注释:

  • 凄凄:形容悲凉、凄惨的样子。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远行的朋友。
  • 飘蓬:像飘荡的蓬草,表达了游子漂泊不定的状态。
  • 明月清樽:月亮明亮,酒杯清澈,指代短暂的欢乐时光。
  • 南望:向南方眺望。
  • 千山如黛色:形容南方的山峦青黑如黛,带有忧愁的意境。
  • 愁君:为你忧愁。

典故解析:

“游子”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尤其是在送别的场合,如《送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而“明月”则是寄托思念的常用意象,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的喜爱。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真挚,往往能引起读者共鸣。

创作背景:

《鲁山送别》写于朋友离别之时,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诗歌鉴赏:

《鲁山送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游子离别情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凄凄游子若飘蓬”,通过“飘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漂泊的氛围,暗示游子在外的艰辛与无奈。

接着“明月清樽只暂同”,诗人用“明月”和“清樽”象征短暂的欢聚时光,暗含了离别后的孤独感。随后“南望千山如黛色”,则通过描绘远方山峦的黛色,进一步渲染了游子的愁苦与忧伤。最后一句“愁君客路在其中”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路的担忧,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颇具匠心,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厚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凄凄游子若飘蓬:游子孤独而漂泊,像无根的蓬草一样。
  2. 明月清樽只暂同:明月与清酒是短暂的欢聚,暗示离别的无奈。
  3. 南望千山如黛色:向南方眺望,千山呈现黛色,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景象。
  4. 愁君客路在其中:为朋友的旅途而感到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比作飘蓬,表现其漂泊不定的状态。
  • 对仗:如“明月清樽”与“愁君客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抒发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关怀,体现了唐代士人间深厚的友情和人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子:象征离别与思念。
  • 明月:象征团圆与希望。
  • 千山:象征遥远的旅途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子”比作什么? A. 飘蓬
    B. 流星
    C. 归雁

  2. “明月清樽只暂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聚的快乐
    B. 离别的哀伤
    C. 旅途的疲惫

  3. 诗中的“千山如黛色”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友谊的深厚
    C. 旅途的艰难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长卿的《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刘长卿的笔调更为深沉,意境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