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河劳梦寐,谁遣夕中生。月色不离地,山寒尽入城。籁虚蛩答响,秋老雁无声。处处皆长道,徒看白露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关山河流之间,夜晚辗转难眠的情景,谁把夜晚的梦带来呢?明亮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寒冷的山气直透入城中。空旷的地方传来蟋蟀的鸣叫,而秋天的雁群则安静无声。四处都是长长的道路,唯有看见白露在草间闪烁。
注释: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象征着边疆的艰苦。
- 劳梦寐:辗转难眠,梦中也感到疲惫。
- 夕中生:夜晚中生出梦境,或指夜晚的思绪。
- 籁:指琴声,这里引申为蟋蟀的鸣叫。
- 秋老:秋天的雁群,已进入老年,暗示时光流逝。
- 长道:指漫长的道路,象征人生的旅途。
- 白露:指秋天时节的露水,象征清冷和孤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敬禧,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作品多表现出对时事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抒发,风格沉郁。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天,诗人或许身处边疆,感受到孤独和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风》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夜间难以入眠的情景,关河的遥远和梦的无奈,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心灵的疲惫。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月光、寒山、蟋蟀的鸣叫和雁群的沉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冷清与萧索。最后两句,诗人则以“长道”和“白露”来象征人生的漫长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关河劳梦寐:关山河流,常让人思虑,夜晚难以入眠。
- 谁遣夕中生:夜晚的梦境究竟是谁带来的呢?
- 月色不离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感到无比清晰。
- 山寒尽入城:山间的寒气直透入城,令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 籁虚蛩答响:空旷的地方,蟋蟀的鸣叫声回响。
- 秋老雁无声:秋天的雁群静默无声,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
- 处处皆长道:无论哪里都是漫长的旅途。
- 徒看白露盈:只能看见露水在草间闪烁,感到孤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与夜晚联系,暗示思绪的纷扰。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回应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月色不离地,山寒尽入城”,句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乡的感慨,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关河:象征着边疆的艰苦和思乡之情。
- 月色:代表明亮和希望,同时也暗示孤独。
- 白露:象征着清冷和孤独,反映了秋天的萧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露”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的阳光
- B) 秋天的清冷
- C) 春天的生机
- 诗人夜晚难以入眠的原因是什么?
- A) 思乡之情
- B) 身体不适
- C) 外界噪音
- “月色不离地”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月亮照在了地上
- B) 月光照耀着大地
- C) 月亮消失了
答案:1-B,2-A,3-B
- 诗中提到的“白露”象征着什么?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但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风》则表现了个人的孤独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都蕴含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敬禧诗歌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