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

时间: 2025-01-19 15:48:11

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

两地山光成独赏,

隔年乡思暗相知。

洪厓坛上长岑寂,孺子亭前自别离。

珍重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 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 洪厓坛上长岑寂,孺子亭前自别离。 珍重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

白话文翻译:

我带着使节的使命经过韶石,你则悠闲地游览武夷山。 我们各自欣赏着两地的山光美景,隔年的乡愁在心中默默相知。 在洪厓坛上长时间地感到寂静,在孺子亭前自然地告别。 珍重地举起一杯酒在分别时,鼓励彼此多吃饭多吟诗。

注释:

  • 使节:古代外交使者。
  • 韶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韶关一带。
  • 武夷:山名,位于今福建省武夷山市。
  • 洪厓坛: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祭祀或聚会的地方。
  • 孺子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亭子。
  • 珍重:重视,珍惜。
  • 分岐:分别,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南唐的官员,后随李煜降宋,成为宋朝的官员。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担任使节期间,遇到前嘉鱼刘令,得知其将游闽岭,因此作诗赠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重之情以及对乡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乡愁的感慨。首联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行程,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状态。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地名和场景,加深了诗中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尾联则以一杯酒和鼓励的话语,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徐铉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

    • 诗人以使节的身份经过韶石,而友人则悠闲地游览武夷山,形成对比。
  2. 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

    • 诗人独自欣赏两地的山光美景,同时隔年的乡愁在心中默默相知。
  3. 洪厓坛上长岑寂,孺子亭前自别离。

    • 在洪厓坛上长时间地感到寂静,在孺子亭前自然地告别。
  4. 珍重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

    • 珍重地举起一杯酒在分别时,鼓励彼此多吃饭多吟诗。

修辞手法:

  • 对比:首联通过对比诗人和友人的行程,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珍重之情以及对乡愁的感慨。通过对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诗人深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石:象征着诗人的使命和责任。
  • 武夷:象征着友人的闲适和自由。
  • 洪厓坛:象征着寂静和孤独。
  • 孺子亭: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夷”是指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书名

  2. 诗中的“洪厓坛”和“孺子亭”分别象征着什么? A. 寂静和孤独;离别和思念 B. 聚会和欢乐;团聚和喜悦 C. 责任和使命;闲适和自由 D. 悲伤和忧愁;希望和期待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铉的其他诗作,如《送刘司直赴安西》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其他诗人的送别诗进行对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分析不同诗人在表达离别情感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徐铉诗集校注》:对徐铉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校注和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