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清道人归西山 徐铉 〔唐代〕
尝忆漱甘醴,洪涯药臼旁。 今来眇如梦,此景未曾忘。 土地组老无味,林泉路更长。 羡师从此去,当暑扣云房。
白话文翻译:
曾经回忆起在甘甜的泉水旁漱口,那是在洪涯的药臼旁边。 如今这一切仿佛梦境,但那景象却从未忘记。 土地上的组织变得老而无味,林间的泉水之路更加漫长。 羡慕师父从此离去,在炎热的夏日敲响云中的房门。
注释:
- 尝忆:曾经回忆。
- 漱甘醴:在甘甜的泉水旁漱口。
- 洪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或游历过的地方。
- 药臼:捣药用的石臼。
- 眇如梦:仿佛梦境。
- 土地组老无味:土地上的组织变得老而无味,指社会或政治环境变得乏味无趣。
- 林泉路更长:林间的泉水之路更加漫长,比喻追求理想的道路更加艰难。
- 羡师:羡慕师父。
- 当暑扣云房:在炎热的夏日敲响云中的房门,比喻师父归隐山林,过着清凉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送别清道人归隐西山时所作。清道人可能是徐铉的朋友或师父,选择归隐山林,远离尘世。徐铉在诗中表达了对清道人归隐生活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无奈和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清道人归隐西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诗中“尝忆漱甘醴,洪涯药臼旁”一句,回忆了过去在自然环境中的美好时光,与“今来眇如梦,此景未曾忘”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实的虚幻和过去的真实。后两句“土地组老无味,林泉路更长”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隐逸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尝忆漱甘醴,洪涯药臼旁”: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洪涯的药臼旁漱口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自然的怀念。
- “今来眇如梦,此景未曾忘”:现实生活仿佛梦境,但过去的美好景象却始终铭记在心。
- “土地组老无味,林泉路更长”:现实的社会环境变得乏味无趣,追求理想的道路更加艰难。
- “羡师从此去,当暑扣云房”:羡慕师父归隐山林,过着清凉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过去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的虚幻和过去的真实。
- 比喻:用“眇如梦”比喻现实生活的虚幻,用“林泉路更长”比喻追求理想道路的艰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环境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漱甘醴:甘甜的泉水,象征自然的美好。
- 洪涯药臼旁:自然环境中的药臼,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
- 眇如梦:现实的虚幻,象征现实的无奈。
- 土地组老无味:现实的社会环境,象征乏味无趣。
- 林泉路更长:追求理想的道路,象征艰难。
- 当暑扣云房:归隐山林的生活,象征自由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漱甘醴”指的是什么? A. 在甘甜的泉水旁漱口 B. 喝甘甜的酒 C. 在药臼旁捣药 D. 在洪涯游泳 答案:A
-
诗中“土地组老无味”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土地变得老而无味 B. 社会环境变得乏味无趣 C. 土地上的组织变得老而无味 D. 土地上的植物变得老而无味 答案:B
-
诗中“羡师从此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羡慕? A. 师父的学识 B. 师父的归隐生活 C. 师父的财富 D. 师父的地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徐铉的《送清道人归西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不满,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歌作品。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徐铉的部分诗歌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