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行路难》

时间: 2025-01-19 13:40:51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白话文翻译:

不要说行路难,夷狄与中国无异。
说起骨肉亲情,中间的门就像异域。
根源全在于人,路途也没有阻塞。
门前两条车辙,去哪里都可以。

注释:

  • 莫言:不要说。
  • 夷狄:古代对外族的称呼,这里暗指外族与中国的关系。
  • 骨肉亲:骨肉相连的亲人,指亲属。
  • 中门:指家中的大门。
  • 通塞:交通的畅通与阻塞。
  • :车辙,车轮行驶所形成的痕迹。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夷狄”与“中门”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待外族的态度与内外关系的复杂性。诗中表达了即使在外族与自己之间,仍然存在人情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夷中,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路途的艰难与人际关系,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观察。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行路难》通过“行路难”这一主题,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诗中提到的夷狄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亲情与外界隔阂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用“莫言行路难”开篇,直接否定了行路之难,暗示行路的困难并非来自实际的路途,而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接着,通过“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一句,强调了即使是亲人之间,若没有心灵的沟通,也会显得如同异国他乡。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则进一步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而非外在环境。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外部环境更为重要。最后一句“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则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度,暗示无论走向何方,只要有心,路途总是畅通的。整首诗在探讨人际关系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莫言行路难:否定了行路的艰难,暗示困难源于内心。
    • 夷狄如中国:表明外族与中国并无根本区别,强调人性相通。
    •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即使是亲情,若无沟通,亦显得陌生。
    •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问题在于人而非外在,强调内心的开放与沟通。
    •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表达出无论选择何种道路,心中有路,皆可通达。
  • 修辞手法

    • 对比:夷狄与中国的对比,强调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比喻:中门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反问:质疑行路的难易,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沟通。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只要心中有路,皆可畅通无阻。

意象分析:

  • 夷狄:象征外界的压力和隔阂。
  • 骨肉亲:象征亲密的人际关系。
  • 中门:象征沟通的通道。
  • 车辙:象征人生的选择与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夷狄如中国”是什么意思? A. 外族与中国没有区别
    B. 外族比中国好
    C. 中国比外族强
    D. 外族无法进入中国

  2. “中门如异域”表明了什么? A. 家庭关系亲密
    B. 亲人之间的隔阂
    C. 外界环境友好
    D. 行路无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聂夷中的《行路难》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国家与个人的责任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的唐代文学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