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其五》

时间: 2025-01-01 12:12:47

嗈嗈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

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嗈嗈归雁度春江,
明月清波雁影双。
化作斜行筝上字,
长弹幽恨隔纱窗。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雁声在春江上回响,
明月照耀着清波,雁影交织在水面上。
它们化作了斜行的筝上字,
在窗纱的隔挡下,悠扬地弹奏着幽怨的情感。

注释:

  • 嗈嗈:形容雁叫声,轻柔而悠扬。
  • 归雁:指归来的大雁,象征着离别与重聚。
  • 春江:春天的江河,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明月清波:明亮的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象。
  • 雁影双:水中映出的两只雁的影子,象征着情感的双重性。
  • 化作:化身,转化为。
  • 斜行筝上字:比喻雁声如同弹奏的筝音,字形斜行,形象生动。
  • 长弹幽恨:长时间地弹奏着忧伤的情感,表现出内心的惆怅。
  • 隔纱窗:窗户用纱网隔开,暗示着思念与隔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瓒(1301—1374),字天舒,号云间,浙江人,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作品中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五》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江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过往的思念与惆怅。开头两句“嗈嗈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归雁在春江上空飞过的场景,耳边似乎响起了它们的叫声,伴随着明月的照耀,水面上映出雁的双影,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

而后两句“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则将这种自然美与内心情感相结合,雁声化作了悠扬的筝音,传递出一种悠长的哀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缅怀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人通过“隔纱窗”的意象,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思念,增添了几分伤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融合了自然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由与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嗈嗈归雁度春江:描绘归雁飞过春天的江河,声音轻柔,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情感。
  2. 明月清波雁影双: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澈的水面映出两只雁的影子,象征着双重的思念与情感。
  3. 化作斜行筝上字:雁声变成了斜行的筝音,生动形象,传达出一种音韵之美。
  4. 长弹幽恨隔纱窗:长时间的弹奏中流露出幽怨的情感,窗纱的存在则增添了隔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声比作筝音,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中使用对仗的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江与归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展现了对自由与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雁:代表离别与重聚,寄托思念之情。
  • 春江: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新的开始。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照亮内心的情感。
  • 雁影:水中的倒影,代表情感的双重性。
  • 纱窗:象征着隔离与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嗈嗈”指的是什么? A. 雁叫声
    B. 风声
    C. 水声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明月清波雁影双”描绘的是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化作斜行筝上字”是将雁声比作__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 其一》:同样运用竹枝词的形式,表达类似的情感主题。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倪瓒的《竹枝词 其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静谧的自然之美,而倪瓒则更强调情感的波动与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收录元代诗人作品的经典选集。
  • 《倪瓒诗文集》:倪瓒的完整诗文集,了解其创作风格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