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4 09:39:15

酒兴浓于琥珀浓。

争教相望水西东。

人家寒食清明后,天气轻烟细雨中。

花不尽,柳无穷。

赏心难是此时同。

阿连近日歌喉稳,唱得春窗烛影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酒兴浓于琥珀浓。
争教相望水西东。
人家寒食清明后,
天气轻烟细雨中。
花不尽,柳无穷。
赏心难是此时同。
阿连近日歌喉稳,
唱得春窗烛影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一个饮酒场景,酒的兴致比琥珀酒更浓烈,大家为了能互相见面而争相向着水的西东。寒食节和清明节后,人家的气氛在细雨和轻烟中变得温柔而宁静。花的美景无穷无尽,柳树的绿意更是绵延不绝。此时此刻,能够一起分享这美好时光实属不易。阿连最近的歌声非常动人,唱得春天的窗前烛影摇曳生辉。

注释:

  • 鹧鸪天: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自然景色。
  • 酒兴:对饮酒的兴致。
  • 琥珀:指琥珀酒,色泽浓厚,通常用来形容酒的美味。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祭祖的日子。
  • 轻烟细雨:形容天气温柔,细雨如烟,环境清新。
  • 阿连:可能是指某个歌唱者,体现出诗人对歌声的赞美。

典故解析:

  • 寒食节:在古代,中国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一种节日,通常与清明节相近,期间禁火冷食。
  • 春窗烛影:指春天的窗前,烛光映照出的影子,营造出温暖和惬意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伯琦,号山人,金朝末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擅长用词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鹧鸪天》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春暖花开,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与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在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饮酒的乐趣。诗的开头便以“酒兴浓于琥珀浓”引入,直接表达了饮酒时的愉悦心情,接着通过“争教相望水西东”描绘出人们因酒而聚的热闹景象。寒食和清明的节日背景,增添了词作的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在祭祖的传统中,仍能体味到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在后续的描写中,“花不尽,柳无穷”则表现了大自然的富饶与美丽,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阿连的歌声又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烛影摇曳间,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温馨的共鸣。整首词作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酒兴浓于琥珀浓”:酒的兴致浓厚,胜过琥珀酒的香甜,暗示着聚会的欢愉。
    • “争教相望水西东”:人们为了相见而争先恐后,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 “人家寒食清明后”:指的是节日后的生活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的流逝感。
    • “天气轻烟细雨中”:描绘了春天的细雨,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花不尽,柳无穷”:春天的花与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
    • “赏心难是此时同”: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能与友人共赏却难能可贵。
    • “阿连近日歌喉稳”:提到阿连的歌声,强调其歌唱的动人。
    • “唱得春窗烛影红”:歌声让春天的烛光显得更加动人。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的浓烈比作琥珀,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花不尽,柳无穷”,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阿连近日歌喉稳”,使歌声似乎有了生命。
  3.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欢聚与欢乐,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花柳:象征着生命与美好,春天的花与柳树充满生机。
  • 烛影:代表温暖与宁静,烛光摇曳映照出生活的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提到的“酒兴”是指什么? A. 酒的种类
    B. 饮酒的兴致
    C. 酒的价格

  2. “阿连近日歌喉稳”中的“阿连”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位歌唱者
    C. 一个节日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春天的美好,但李清照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元好问则以聚会的欢愉为主,展现人际间的温馨。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