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秋怀,寄愚村八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8:10:14

买得城南地数弓。

意园早自构胸中。

通门路曲多栽树,瞩壑楼高好卧风。

儒学巷,笔尖峰。

远偏二砚喜心同。

栖迟小劫诛茅缓,师友从怜盼转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汪岳尊的《鹧鸪天 秋怀,寄愚村八首 其三》原文如下: 买得城南地数弓。意园早自构胸中。通门路曲多栽树,瞩壑楼高好卧风。儒学巷,笔尖峰。远偏二砚喜心同。栖迟小劫诛茅缓,师友从怜盼转浓。

白话文翻译:

我在城南购得几亩土地,心中早已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园子。小路曲折,树木多得可观,远眺山峦高楼,风景如画,令人想在这里安逸地休息。书院的巷子里,笔架和墨砚都让我感到心情愉悦。远离喧嚣的地方,我和两位友人共享此情此景,心意相通。闲适的生活中,渐渐地抚平了心中的烦恼,朋友之间的情谊愈发浓厚。

注释:

  • 买得:购买,获得。
  • 城南:指城市南部。
  • 意园:心中构思的园子。
  • 通门路曲:形容小路曲折,通往各处。
  • 瞩壑楼高:远眺山峦高处的楼阁。
  • 栖迟:安逸停留。
  • 小劫:小的烦恼或困扰。
  • 诛茅:清理茅草,这里引申为排除烦恼。
  • 师友:老师和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岳尊,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居住的环境,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鹧鸪天 秋怀,寄愚村八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诗人在城南购得土地,心中早已构建出理想的园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描绘。诗中通过“通门路曲多栽树”展现出小路的曲折与风景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与热爱。

此外,诗人在描写环境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远离喧嚣的生活中,诗人与友人共享宁静的时光,心意相通,彼此之间的情感愈加深厚。这种人际关系的温暖,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相结合,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传递出一种恬淡、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鲜明的意象与优美的描绘,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舒适,带着一种对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买得城南地数弓

    • 诗人通过购买土地的行为,表明自己已在城南扎根,象征着一种归属感。
  2. 意园早自构胸中

    • 心中所构思的园子,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向往。
  3. 通门路曲多栽树

    • 小路的曲折和树木的繁茂,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4. 瞩壑楼高好卧风

    • 远眺山峦,诗人向往那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5. 儒学巷,笔尖峰

    • 这里提到书院与笔墨,展现了诗人对学术和文化的追求。
  6. 远偏二砚喜心同

    • 二砚代表友人,强调心灵的共鸣和友谊的珍贵。
  7. 栖迟小劫诛茅缓

    • 生活中的小烦恼被慢慢抚平,体现出诗人的淡然态度。
  8. 师友从怜盼转浓

    • 诗人与师友之间的情谊愈加深厚,表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意园”比喻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 对仗:如“儒学巷,笔尖峰”体现了对称的美感。
  • 意象: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南:象征着归属感与宁静。
  • :理想生活的象征。
  • :生命与成长的象征。
  • :心灵的寄托与向往。
  • :文化与友谊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购买了哪一地区的土地?

    • A. 城北
    • B. 城东
    • C. 城南
    • D. 城西
  2. 诗中提到的“意园”代表什么?

    • A. 实际的园子
    • B. 心中理想的园子
    • C. 朋友的园子
    • D. 学校的园子
  3. 诗中表现友谊的意象是哪个?

    • A. 树
    • B. 砚
    • C. 楼
    • D. 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岳尊与李白的田园诗,汪岳尊更侧重于平和的情感与友谊,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唐诗三百首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