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4 11:56:55

婆律香深气味佳。

玻璃仙碗进流霞。

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

加笾礼尽客还家。

贯珠声断红裳散,踏影人归素月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葛胜仲 〔宋代〕

婆律香深气味佳。
玻璃仙碗进流霞。
凝膏清涤高阳醉,
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
加笾礼尽客还家。
贯珠声断红裳散,
踏影人归素月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宴会的场景,香气四溢,气味芬芳,玻璃的仙碗中盛着流动的霞光。凝聚的膏状酒清爽净透,让人陶醉,灵液甜美,正好与新芽的味道相配。香气染指,花瓣在酒杯上轻轻浮动。酒宴结束,礼仪完毕,客人们纷纷回家。珠声渐断,红衣散落,踏着影子,回家的路上,月光斜洒。

注释

  • 婆律香:一种名贵香料,气味芬芳。
  • 玻璃仙碗:指用玻璃制成的精美酒碗,象征奢华。
  • 凝膏:这里指的是浓厚的酒液。
  • 灵液:指美酒,代表着美好的饮品。
  • 加笾礼:指宴席上的礼仪,表示对宾客的尊重。
  • 贯珠声:指珠子碰撞发出的声音,象征宴会的喧闹与热闹。
  • 踏影:指走在月光的影子中,形象地描绘出归家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词人,作品多以描写生活中的美好场景和细腻情感为主,风格清新隽永。他的词作常常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的乐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盛行的宴会文化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宴席上的美酒、香气和欢乐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愉悦的宴会氛围。全诗在描写上层宴会的奢华与欢快中,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归属感。前四句以香气和美酒的细腻描写开篇,令人沉醉其中,展现出宴席的热闹和欢快。特别是“香染指,浪浮花”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美酒与花的交融,又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加笾礼尽客还家”则转向对宴会结束的描写,虽然宴席欢愉,但客人的归去却带来一丝惆怅。最后几句通过“贯珠声断红裳散”与“踏影人归素月斜”,以细腻的意象表现出人们在月光下逐渐离去的景象,给人一种淡淡的思绪,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无奈。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繁华和快乐,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婆律香深气味佳:开篇点明宴会的氛围,香气浓郁,令人陶醉。
  • 玻璃仙碗进流霞:用美丽的玻璃碗盛酒,鲜艳的色彩如流动的霞光,描绘出奢华的场面。
  • 凝膏清涤高阳醉:浓厚的酒液让人陶醉,表现出饮酒的乐趣。
  • 灵液甘和正焙芽:美酒与新芽的搭配,象征着生活的新生与美好。
  • 香染指,浪浮花:形象描绘了酒香与花的交融,展现轻松愉悦的氛围。
  • 加笾礼尽客还家:宴会结束时的礼仪,带出一种归属感与惆怅。
  • 贯珠声断红裳散:宴会的声音逐渐消逝,红衣散落,表现出宴会的结束。
  • 踏影人归素月斜:人们在月光下渐渐离去,带有一丝淡淡的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灵液”,增强了酒的美好感。
  • 拟人:如“香染指”,让香气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如“贯珠声断红裳散”,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宴会的欢愉与结束,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带有一丝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愉悦的生活。
  • :代表欢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 :象征宁静与思考,带出淡淡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婆律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香料
    c) 一种酒

  2. 诗中“踏影人归素月斜”中的“素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皎洁的白色月亮
    c) 圆形的月亮

  3.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b) 一种香料
  2. a) 明亮的月光
  3. c) 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鹧鸪天》均描绘了宴会的欢快场景,但《如梦令》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鹧鸪天》则更注重于场景的描绘与氛围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