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十二 九月龙爪槐登高有感圣秋邮沂诸故人同集者为檗子方虎介玉雪客时金粟将南归矣》
时间: 2025-01-06 11:2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其十二 九月龙爪槐登高有感圣秋邮沂诸故人同集者为檗子方虎介玉雪客时金粟将南归矣》
作者: 龚鼎孳 〔明代〕
古陌纤尘卷。恰重阳好秋节气,恶缘耝遣。
十载双盘龙树老,井甃残云流泫。
空阔地素沙铺茧。满眼江山风叶下,顿伤离感旧心难浅。
觞咏兴,强支展。昔游踪迹依稀显。
叹星霜销磨未尽,石坪金扁。
后夜犊车曾轣辘,响乱寺门荒犬。
俯仰恨余生宁免。手把茱萸乡思急,管明年高会何人典。
天似练,一鸿剪。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小路上,细小的尘土被卷起。正值重阳佳节,秋天的气息浓厚,令人无法自禁地感慨。
十年来,双盘的龙爪槐树已老去,井边残留的云彩流淌如泪。
空旷的土地上,白沙铺满了茧。满眼望去,江山如画,风与落叶交织,让我感到伤感,往昔的旧情难以释怀。
举杯吟咏,强打精神展现情怀。昔日游历的痕迹依稀可见。
感慨岁月如霜,时光的磨砺仍未消逝,青石坪上金色的扁担沉重。
夜里,牛车的轱辘声曾在寺门外响起,打破了宁静,惊动了荒废的犬吠。
俯视仰望,怨恨余生难以逃避。手握茱萸,乡愁急切,明年重阳的高会又会由谁来主办呢?
天色如练,似乎一只鸿雁在空中剪划。
注释
- 古陌:指古老的小路。
- 纤尘卷:细小的尘土被卷起。
-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秋季的节气。
- 双盘龙树:特指一种树木,可能是龙爪槐。
- 井甃:井口的砖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用茱萸来驱邪。
- 典:指主办,领导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公元1570年-1648年),字子冀,号渔山,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重阳之际,诗人因时节而生感慨,回忆往昔与故人的情谊,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聚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缅怀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龙爪槐”、“茱萸”等,既表现了自然景象,又寄托了人们的情感。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但也带来了离别与思念的情绪。整首诗底蕴深厚,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变迁中的感受。
开篇的“古陌纤尘卷”就为整首诗的氛围奠定了基调,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时间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思念逐渐加深,尤其在“满眼江山风叶下,顿伤离感旧心难浅”中,更是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诗人对未来聚会的期待和对往昔的惋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情冷暖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陌纤尘卷:描绘了一条古老的小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细小的尘土在秋风中卷起,隐喻着过往的回忆。
- 恰重阳好秋节气,恶缘耝遣:正值重阳佳节,诗人感叹命运多舛,旧缘难再。
- 十载双盘龙树老:回忆过去十年,龙爪槐树已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井甃残云流泫:井边的云彩象征着情感的流淌,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空阔地素沙铺茧:空旷的土地上铺满了沙,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 满眼江山风叶下,顿伤离感旧心难浅:面对美丽的江山,诗人感到深深的离愁。
- 昔游踪迹依稀显:昔日的游历虽然模糊,但依然铭记于心。
- 叹星霜销磨未尽:感叹岁月的流逝,时光未曾磨灭记忆。
- 后夜犊车曾轣辘:夜里牛车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暗示过去的喧嚣。
- 俯仰恨余生宁免: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无奈与担忧。
- 手把茱萸乡思急:手握茱萸,急切地思念故乡。
- 管明年高会何人典:对于明年重阳聚会的期待,留下了悬念。
- 天似练,一鸿剪:最后一句用“鸿”比喻未来的希望,诗意悠远。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比喻表达情感,如“天似练”比喻天空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情感,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聚会的期待,表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爪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老去。
- 茱萸:代表着思乡与对节日的渴望。
- 秋叶: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离别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
诗人用什么植物表达思乡之情? A. 竹子
B. 茱萸
C. 梅花 -
诗中提到的“龙爪槐”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光流逝
C. 美丽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龚鼎孳的《贺新郎》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豪情壮志,而龚鼎孳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对昔日的怀念,体现了不同的诗风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