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登南岳寺大悲阁》
时间: 2025-01-19 17:43:5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贺新郎 登南岳寺大悲阁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峭阁腾危鹘。映新晴乱崖沓嶂,龙湫兽窟。竹粉松脂空翠极,狼藉山厨僧钵。分一半绿人毛发。倒灌寺门香雪海,又岩梅万树参差发。微笑处,忘言说。鼪鼯悲啸春禽聒。更林间泉鸣谷响,惨悽神骨。今不来游春渐老,孤负浮生作达。且放眼人间寥阔。阁背一拳看愈好,藓痕皴嵌就玲珑月。依稀是,袁家渴。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阁楼像飞翔的鹰,映照着新晴的阳光,乱石崖壁重重叠叠,像龙泉和野兽的洞穴。竹子的粉末和松脂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山中僧人的厨具和钵盂显得杂乱无章。山上有一半的绿色在风中摇曳。寺门前香气扑鼻的雪海,岩石间梅花错落有致地开放。在那微笑的地方,似乎无言以对。鼪鼯的悲啼和春鸟的喧闹交织在一起,山林中的泉水声和山谷的回响,令人感到惨淡忧伤。如今不再游春已渐渐老去,辜负了浮生的美好时光。放眼人间是如此辽阔,阁楼背后的一拳之远看得更好,苔藓的痕迹在月光下显得玲珑剔透。依稀可见,那是袁家所渴望的。
注释:
- 峭阁:高耸的阁楼。
- 腾危鹘:形容阁楼高耸,像鹰一样飞翔。
- 龙湫兽窟:形容险峻的山谷,像龙的泉水和野兽的洞穴。
- 狼藉:杂乱、散乱的意思。
- 香雪海:形容寺门前香气四溢的景象。
- 微笑处,忘言说:在那微笑的地方,似乎不需要言语来表达。
- 惨悽神骨:形容忧伤和凄凉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字仲明,号月瑶,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山水及抒发个人情怀,常以自然景色作为抒情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登南岳寺大悲阁,反映了作者在游览时的感受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新郎 登南岳寺大悲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南岳寺大悲阁的高耸和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阁楼比作腾空的鹰,表现出其险峻的高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竹粉松脂”、“香雪海”,这些细腻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中。
然而,随着景物的描绘,诗人又引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短暂的思考。诗的最后几句,反映了作者对人世间辽阔与自身渺小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整体来看,诗中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具备了自然美与人文思考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峭阁腾危鹘:高耸的阁楼像飞翔的鹰,暗示其高度与险峻。
- 映新晴乱崖沓嶂:新晴的天空映照着重重叠叠的崖壁,展现自然的壮丽。
- 龙湫兽窟:描绘深邃的山谷,暗示自然的神秘与野性。
- 竹粉松脂空翠极:细腻描绘山中植物的香气,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 狼藉山厨僧钵:表面上的杂乱,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无序与自然的和谐。
- 分一半绿人毛发:隐喻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 倒灌寺门香雪海:寺门前的香气如雪般飘散,形象生动。
- 微笑处,忘言说:在美好的时刻,语言显得多余,心灵的交汇更显深刻。
- 鼪鼯悲啸春禽聒:春天的鸟声与鼪鼯的悲鸣形成对比,暗示生命的无常。
- 今不来游春渐老: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阁楼比作鹰,形象生动,突出了高度。
- 对仗:如“香雪海”与“狼藉山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鸟聒噪,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阁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竹粉松脂:自然的芬芳,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香雪海:代表美好而短暂的事物,唤起人们的回忆与感慨。
- 春禽:象征生命的欢愉与春天的气息,但又与鼪鼯的悲啼形成对比,反映人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峭阁腾危鹘”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房屋
B. 高耸的阁楼
C. 一只飞翔的鸟
D. 一片森林 -
“狼藉山厨僧钵”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和谐的生活
B. 杂乱的环境
C. 美好的回忆
D. 清新的空气 -
诗中提到的“香雪海”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雪花飞舞
B. 生活的美好
C. 花香四溢的景象
D. 山水的辽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陈维崧的《贺新郎》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关注个人,后者关注社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美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