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时间: 2025-01-19 21:42:56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窦牟 〔唐代〕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与对自己现状的反思。诗中的“之荆”指代希望依附于荆州的刘表,而“折桂”则是指获得功名的荣耀,作者对此感到惭愧,因为他只是在与郤诜相见时得了名声。最后两句提到自己的弟弟还年轻,不应该过早染白发,而园公(指的是有声望的朋友或长辈)也不需要随身携带印章来显示地位。

注释

  • :指荆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刘表是荆州的著名统治者。
  •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的统治者,以仁德著称。
  • 折桂:象征获得功名,如同折取桂花一般。
  • 郤诜: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以才华横溢闻名。
  • 丝作鬓:指年轻人因忧虑或过早为事而染白发。
  • 园公:指有地位或声望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窦牟,字子京,唐代诗人,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直白的言辞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许多文人渴望通过考试获得功名。诗中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句简练的文字,传达了作者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现实的反思。开头两句提到希望依赖于刘表,表现了对权势的向往,显示出作者内心的渴求。接着“折桂终惭见郤诜”一句,表露出一种对成功的惭愧,似乎在对比自己的平庸与他人的卓越。

后两句则转向对弟弟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感慨。年轻人不应因世事而早生白发,显示出诗人对年青一代的期望。同时提到“园公不用印随身”,则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整首诗在追求功名与面对现实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之荆且愿依刘表”:期望能依附于有权势的刘表。
    • “折桂终惭见郤诜”:渴望获得功名,却因与才子郤诜相比较而感到自愧。
    • “舍弟未应丝作鬓”:叮嘱弟弟年轻,不必因忧虑而染白发。
    • “园公不用印随身”:表达一种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折桂”与“见郤诜”形成对比。
    • 比喻:以“折桂”比喻获得功名。
  • 主题思想:反映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关心与期望。

意象分析

  • :象征权势与机会。
  • 桂花:象征功名与成就。
  • 白发:象征忧虑与时间的流逝。
  • 印章:象征地位与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表”是哪一时期的统治者? A. 东汉末年
    B. 唐朝
    C. 隋朝
    D. 战国时期

  2. “折桂”在诗中代表什么含义? A. 伤心
    B. 失去
    C. 获得功名
    D. 离别

  3. 诗中提到的“园公”指的是? A. 家庭成员
    B. 朋友或长辈
    C. 官员
    D. 学者

答案:1. A;2. C;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窦牟的《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与杜甫的《登科后》都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