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新夏》

时间: 2025-01-07 23:19:53

晚霁收梅雨,轻阴舞楝花。

前林烟缕暖残霞。

平芜双燕、飞去受风斜。

怅望迷南浦,愁心水一涯。

满沟新涨绕田家。

不胜聒耳、青草有鸣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新夏
晚霁收梅雨,轻阴舞楝花。
前林烟缕暖残霞。
平芜双燕飞去受风斜。
怅望迷南浦,愁心水一涯。
满沟新涨绕田家。
不胜聒耳青草有鸣蛙。

白话文翻译:

夏末的细雨刚刚停歇,轻柔的阴影中,楝花在微风中轻舞。
前面的树林中,烟雾缭绕,温暖的余晖映照着残留的晚霞。
平坦的田野上,双燕飞去,迎着斜风。
我惆怅地望向南边的水域,心中愁绪万千,似乎一片茫然。
满沟的水位上涨,环绕着农家的田地。
耳边不绝于耳的是青草上蛙鸣的声音,显得格外热闹。

注释:

字词注释:

  • 晚霁:傍晚时分的雨后晴空。
  • 楝花:楝树的花,常在夏季开放。
  • 烟缕: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 平芜:平坦的田野。
  • 南浦:南边的水边,通常指河流或湖泊。
  • 满沟:沟渠满水,形容水位上涨。
  • 鸣蛙:青蛙叫声,春夏季节常见。

典故解析:
“南浦”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思乡或离别的情感,传达一种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名由,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末时节,诗人描绘了雨后清新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南歌子 新夏》是一首描绘夏末雨后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气息。诗的开头两句“晚霁收梅雨,轻阴舞楝花”运用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夏末雨后清爽的气息。梅雨的结束带来了夏季的轻松,而楝花在微风中轻舞,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前林烟缕暖残霞”继续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晨雾和晚霞交汇,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诗的中段“怅望迷南浦,愁心水一涯”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描绘出一种愁绪与迷茫。南浦的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最后几句“满沟新涨绕田家。不胜聒耳青草有鸣蛙”则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将整个诗意收束,表现了自然的繁荣与生活的喧闹,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兼具了写景与抒情的双重功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霁收梅雨:描绘了夏季梅雨季节结束后的清新氛围。
  • 轻阴舞楝花:楝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表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 前林烟缕暖残霞:描绘前方的树林中,烟雾缭绕,余晖温暖,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平芜双燕飞去受风斜:燕子在空中飞翔,迎着斜风,展现出一种自由的感觉。
  • 怅望迷南浦:诗人感到惆怅,目光迷失于南边的水域,暗含对故乡的思念。
  • 愁心水一涯:心中愁苦,似乎被无尽的水域隔绝,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 满沟新涨绕田家:水位上涨,环绕着田家,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 不胜聒耳青草有鸣蛙:青草丛中蛙声不断,热闹而生动,体现出夏天的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晚霁”与“轻阴”、“怅望”与“愁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楝花和草地的蛙鸣赋予生命,使景物更具情感。
  • 比喻:用“南浦”象征思乡与迷茫,深化了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雨:象征着夏季的变换与生命的滋润。
  • 楝花:代表着生命与美丽。
  • 南浦:象征着思乡与迷茫。
  • 鸣蛙:体现了夏季的繁荣与生活的喧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霁收梅雨”意指什么?
    A. 雨后清新
    B. 晨雾缭绕
    C. 阴天来临
    答案:A

  2. “怅望迷南浦”中“南浦”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思乡与迷茫
    C. 丰收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鸣蛙”主要强调了什么?
    A. 夏季的热闹
    B. 冬季的寂静
    C. 秋天的宁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孤独。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名由的《南歌子 新夏》和杜甫的《春望》,两者皆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张名由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写景中融入了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